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中国古代同性恋排行榜(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

时间:2023-06-30 06:56:01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同性恋排行榜(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

中国古代同性恋排行榜

我国的同性恋有持久前史,从帝王名士到布衣倡优,构成了古代我国一个含糊的人群调集。魏王与龙阳君,汉高祖与籍孺,毕沅与李桂官,汉武帝陈皇后与楚服,唐太宗儿子李承乾与称心……等等。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同性恋故事简直太多了,还有几个出名的成语也出自于此。但是在我们的历史教育中,这些内容都被忽视了。试想如果大家都能了解这些故事,那么,父母一辈的人是否就可以把同性恋看作是正常的、可以接受的?毕竟,他们认为“传统”是不能接受这种行为的,可是恰恰在“传统”,这些行为早已存在。

中国同性恋最早的起源可由华夏族的始祖黄帝说起。清朝的纪昀(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杂说称娈童始黄帝,殆出依托。”他一方面提到了同性情欲始于黄帝的说法,另一方面又认为此说是基于依托古人的习惯,不足为据。此外,由于至今仍无法证实黄帝是否存在过,连带的也让此说的可靠性更为降低。但不论如何,同性恋依然是自古皆然的现象,以世界各地的同性恋发展史而言,中国同性恋的起源也必然可以上溯至很久以前。下面的内容是我整理的关于中国古代同性恋名单。(以下内容,排名不分朝代)

1、断袖之癖:汉哀帝不爱江山爱男人

董贤是汉哀帝“断袖之癖”故事中的男主角,哀帝为了他,抛弃了皇宫中的众多佳丽,心甘情愿地独宠他一人,甚至想把江山禅让给他。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成为后代同性相恋的人们的一个温情脉脉的榜样。

董贤,字圣卿,云阳人。他的父亲董恭曾经做过御使。那时候,董贤就在还是太子的哀帝身边做舍人。刚开始时,他并没有得到过多的注意。直到有一天,董贤在宫中执勤,正好站在殿下,被这时已经当上了皇帝的哀帝看到了。就是这一瞥,哀帝忽然发现,几年不见,董贤越长越俊俏了,比六宫粉黛还要绝色,他不禁大为喜爱,命他随身侍候。从此对他日益宠爱,同辇而坐,同车而乘,同榻而眠,再也离不了董贤了。他把董贤升为黄门郎,让他时时刻刻地在身边陪伴自己。还把董贤的父亲董恭升为霸陵令,迁光禄大夫。

据说,董贤不仅长得像个美女,言谈举止也十足像个女人,“性柔和”、“善为媚”。哀帝对董贤愈加宠爱,一次午睡时,董贤枕着哀帝的袖子睡着了。哀帝想起身,却又不忍惊醒董贤,随手拔剑割断了衣袖。后人将同性恋称为“断袖之癖”,便是源于此典故。

自从这件事以后,董贤知道了皇帝对自己的一片赤诚爱意,当然也非常感动。但是为了避免以后再发生这种事情,他在宫中发起了一次衣着服饰的改革,率先穿起了窄袖短襟的衣服,图一个行动上的便利,同时又大方得体,而不再像汉朝以前的穿衣习惯那样,以穿着长袖宽衫为美。他的这种改变,在皇宫中带动了一阵潮流,宫女妃嫔们都争相学着他的样子,割断自己的衣袖,穿起简便舒适的衣服,并且以此作为时尚。

为了表示对董贤的宠爱,哀帝还封董恭做了将作大臣,就是专门负责土木工程的官员。他命董恭为董贤新造一座壮丽恢弘的府第,其规模格局远远超出了大臣应有的范围,极尽巧夺天工之能事。当时宫中的奇珍异宝,任董贤随便挑选,甚至是皇帝所用的衣服鞋子,车马用具都照样多做一份以供董贤使用。

此外,董贤的妻子和妹妹都得到了数不清的赏赐,就更不用提董贤自己了。在宫内极尽恩宠还不够,哀帝还要使自己心爱的人在朝廷上位居首位。他一直想封董贤为侯,但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后来正巧丞相王嘉死了,朝中少了一个反对董贤的势力,哀帝又罢免了原来由外戚担任的大司马之职,改封董贤当了大司马。这是汉代朝廷中权力最大的官职了。这时董贤年仅22岁,却已经位及人臣,权力大得几乎已经可以与皇帝平分天下了。

后来,哀帝对董贤的喜爱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了,似乎不知道怎样宠幸董贤才好。有一天,哀帝在麒麟殿上宴请诸臣,皇帝喝了几杯酒后,竟然深情款款地看着董贤,笑着说:“我想效法尧舜禅让,怎么样呢?”这话就是说,哀帝想学习古代先王的做法,把自己的帝位禅让给董贤来坐!天子这话一说,顿时把满朝的文武大臣都吓傻了,简直说不出话来。

2、分桃之爱:一颗桃子印证的情爱

不得不讲到同性恋故事中最著名的典故之一:分桃。

卫灵公的男宠名弥子瑕,聪明漂亮,还是孔子高徒子路的亲戚。卫灵公自然对子瑕千般宠爱。

有一天,弥子瑕得到消息,说他母亲得了重病。弥子瑕一着急,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私自驾着卫灵公的马车出了宫,去探望母亲。私用君王的马车,按法律是要砍掉双腿的。得知消息的卫灵公却非但不怒,反而大声赞叹道:“多么孝顺的人啊,为了母亲甘愿冒这等危险!”

又有一次,弥子瑕陪伴卫灵公游园。园中桃树果实累累,红绿相间,正是初熟时候。弥子瑕摘下一个桃子,吃了一口,把剩下的顺手递给了灵公。灵公几口便将桃子吃下肚,还洋洋得意地说,弥子瑕是怕桃子不够熟,所以先替他尝尝是否酸涩的,乃是关心主上的表现。

然而花无百日红,时间长了,卫灵公对弥子瑕便心生厌烦,看上了更年青漂亮的对象。这时,从前“私车”、“分桃”的举动,便都成了他秋后算帐的原材料——这个家伙,从前居然敢私驾我的马车,目无主上;还把他吃剩不要的桃子塞到我手里,蔑视君主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么一清算,弥子瑕不完蛋都不行了……

当然,卫灵公绝对不是一个用情专一的人,而是一个好色无能之辈。他还有一个男宠,即大夫公子朝。公子朝既是因姿容出众得宠于灵公,自然出入宫闱。美男子入了后宫,自然会惹出风流事儿。和公子朝发生异性恋爱的对象,就是灵公的王后南子。公子朝颠鸾倒凤之后,想想都觉得后怕,于是干脆发起动乱,把灵公赶了出去。后来灵公终于重整江山,回国复位,公子朝怕他秋后算帐,就带着南子溜到晋国去了。嘿,这位灵公不知道是不是有点犯傻,对背叛过自己的人反倒觉得更有味道。居然找了个借口,又把这一对儿请了回来,照样亲亲热热、左拥右抱。

卫灵公还有一位“爱人”,叫宋朝。宋朝是春秋时期宋国人,与孔子同时。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论语·雍也》)意即:在当今的世界,如果不能像祝鮀那样能言善辩,反而像宋朝那样貌美身娇,你将难免因遭人嫉视而祸患临头!卫灵公很是宠爱他,灵公夫人也与他有私。这引起了卫太子蒯聩的严重不满,导致卫国出现了长期的混乱局面。

3、龙阳之好:魏王眼中的那条美男鱼

记载上说,龙阳君乃是俊俏小生一名,惹得魏王宠爱无比。但是以色事人方面,处于弱势的一方,无论是男是女,所想的事情都是一样的,龙阳君当然也不例外。

于是有一天,当他陪魏王钓鱼的时候,就触景伤情,抹起了眼泪。魏王十分吃惊,连忙问他是为什么?于是龙阳君回答说:“我觉得,自己也不过是王的一条鱼而已呀。”魏王不解,追问理由。龙阳君对这个粗心大意的情夫没有办法,只好解释给他听:当王钓到一条大鱼的时候,满心欢喜好好收起。可是很快又钓上了一条更大的鱼,于是前面那条鱼便被弃之不顾了。这就好象我现在得到您的爱宠,受封得位,人人都因此敬畏我。可是四海之内,漂亮的年青人那么多,他们都在想方设法地接近您,总有一天,会有一个姿色超过我的人代替我的位子陪伴您。到那时,我龙阳君不就成了那条被丢弃的鱼了吗?想到这凄惨的未来,我怎么能不哭呢?

魏王一听原来如此,连忙赌咒发誓:打令,原来你如此心事重重啊,干嘛不早点跟咱说呢?咱可不是那种不懂怜香惜玉的老粗!于是魏王郑重其事地发布命令:有胆敢向咱推荐其它美男子的家伙,咱就要把他满门抄斩。

从此以后,同性恋就得了一个雅称:“龙阳之好”。

4、虎死狐悲:汉文帝的宠男竟然受饿而死

汉文帝刘恒,是汉帝中最节俭的一个,皇后要亲事蚕桑,宠妃慎夫人的衣裙上连绣纹都没有,他自己更是常穿旧衣,不舍得随便换新。可是这么个勤俭持家的皇帝,在自己的男宠身上,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挥霍无度。

史书上记载的文帝男宠有三人:赵谈、北宫伯子、邓通。赵谈与北宫伯子都是宦官,名声也没有邓通那么响亮,但是结局也比他要好得多。

邓通是蜀郡南安人。四川既出美女,自然也出美男,邓通便是其中的表表者。

据说,文帝曾经做了一个怪梦,梦见自己怎么努力也登不上天。正在着急的时候,来了一个貌若美玉的少年,助了他一臂之力,顺利地登上了天。文帝在梦中打量这美少年,对他的美色十分动心。梦醒之后,文帝仍然记得,那少年的衣带从身后穿过的样子。不久,文帝就在渐台遇到了邓通。邓通的模样、衣着,居然与梦中少年一模一样。特别是他的名字“邓通”,更是一下子就让文帝想到了“登天”的事情。于是文帝将邓通带回了皇宫,跟他形影不离,还封授他做上大夫。汉时对相士十分推崇,文帝也不例外,他召来一位有名的相士,为心爱的邓通看相。可是出乎他意料的是,相士居然告诉他说,邓通的富贵只是暂时的,此人日后定会贫饿而死。文帝一听,简直大跌眼镜。为了帮助心爱的人避开这句预言,文帝一不做、二不休,居然将邓通老家蜀郡严道铜山送了给他,让他随意采铜铸钱。一时间,邓氏钱布天下,摆渡出身的邓通富可敌国。

不久文帝生了重病,身上长出了脓疱,痛苦不堪。邓通侍候在旁,用嘴为文帝将脓血吮吸干净,使文帝痛苦尽消。文帝十分感动,便说,普天之下,最爱我的人就是你了。邓通倒也聪明,回答道,最爱陛下的,应该是您的太子。于是文帝便叫来太子,让他照样为自己吸脓。太子面有难色,文帝便将邓通的所做所言告诉了他。太子十分羞愧,转而恨上了邓通。

文帝四十六岁去世,太子刘启即位,立马便将邓通废为庶民,遣退回乡,然后抄家、处罪——最后,邓通真的饿死了。

5、对于中国的同性恋最早记载,在《杂说》中曾经提到:“娈童始于黄帝”——氏族部落前就有了。《诗经》的“郑风子矜”一章,其实就有不少是关于男同性恋间的情爱描写。那是个一片混乱的漫长岁月。“三十六计”故事就出在这段日子。其中有一条最出名的妙计,叫做“美人计”。很多人都以为,“美人”就是美女,其实不然。

虞侯就不爱美女。晋献公想麻痹虞侯,就听了谋臣荀息的主意,精选了一批美少年送到虞国去。这些“美人”在虞侯面前大施媚术,离间虞侯与重臣的关系,最后逼得宫之奇出逃。于是晋国顺利地灭了虞国。

6、战国时,有两位颇有名望的士人,一个叫潘章,一个叫王仲先。虽然同为男子,却一见钟情,不但相依相守,而且果然同生同死。人们虽然对他们的同性行为各有看法,却都为他们之间的真情所感动,于是将他们合葬。后来墓上长出了一棵枝叶繁盛的大树,枝枝相抱,叶叶相对。世人遂将此树称为“共枕木”。认为他们之间的情意感动上天,特降此祥木以示后人。

7、更多的时候,君王对男宠的态度,和对后宫妃嫔没有什么区别,仅仅是把他们视为玩物而已,一旦色衰,则必爱驰,甚至为了给新宠让位,旧人还会引来杀身之祸。(就象后妃失宠一样的遭遇。)

刘邦的男宠名籍孺,倒没有留下什么事迹。刘邦子刘盈的男宠闳孺,却留下了汉朝男宠的第一桩秩事。

刘盈即位时年方十六,即位不久,他的母亲吕雉就将刘邦宠妃戚夫人之子赵王刘如意毒杀。刘如意是刘盈疼爱的幼弟,被杀时仅仅十四岁,被害的现场就在刘盈的寝宫里。刘盈尚未回过神来,就被母亲吕雉骗去看了“人猪”。从前美丽动人的戚夫人失去了丈夫和儿子做依*,居然变成那般恐怖的模样,更让刘盈无法承受。他惊吓成疾,卧病一年有余。刘盈既吃不消吕太后,自己宽仁温和的性格又干不过她,只好转而沉泯酒色。除了后宫美眉群之外,刘盈还有了一位男宠闳孺。他对闳孺千依百顺,宠爱备至,此事遂朝野皆知。儿子沉泯酒色,吕雉也没闲着。多年守活寡的她在皇帝老公死了之后,终于找到了第二春:风度翩翩的辟阳侯审食其。

刘盈早已对母亲满腔怒火,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更下定决心要杀了这个冒犯皇家的审食其,让老娘也尝尝滋味。审食其向情妇求助,吕后虽然急得团团转,却没有脸面向儿子求情。这个人情谁敢做?审食其的好友平原君朱建想到了闳孺。于是朱建向闳孺求助,并且软硬兼施,说,皇帝之所以要杀审食其,乃是要向吕太后示威;而皇帝杀了太后的情人,太后自然会向皇帝的情人报复,到那时,闳孺恐怕也死到临头了。闳孺觉得朱建的解释丝丝入扣,于是就出面向惠帝求情。惠帝居然真的给了闳孺这个人情,放了审食其一条生路。

当然,惠帝对闳孺虽然用情很深,但也并非十分专一。他身边的内侍宦官都长得颇有姿色,而且个个装扮得风致楚楚。惠帝对他们也都广施恩泽。

8、李延年是汉武帝的男宠,倡优出身,善能歌舞。他曾在武帝面前唱赞自己妹妹的绝代姣姿:“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妹美如此,兄貌可知。

汉武帝幸臣众多。韩嫣是他的少年同学,当时就已相爱。后来韩嫣因宠而富,在长安市中把金丸当弹球,一天遗失十余个,以致当时谚云:“苦饥寒,逐金丸。”贫家儿童紧随他的身后,看到金丸的落处就敢紧去抢拾,成为京中一景;倡优出身的李延年在宫中做太监,善为新声,是历史上有名的音乐家。他“与上卧起,甚贵幸”。并且虽为阉宦却未曾彻底净身,竟能与宫人为奸;卫青、霍去病分别是武帝卫皇后的弟、侄,靠着这层关系先后在武帝身边做侍中,帝对卫青随便到了“踞厕而视之”的地步。不过二人虽为嬖幸却能雄豪自振,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声传古今,历为当时及后世所称扬。

9、秦宫是东汉权臣梁冀的男宠,同时又与冀妻孙寿有私。唐代李贺《秦宫诗》咏云:“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楼头曲宴仙人语,帐底吹笙香雾浓。桐英永苍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皇天厄运犹曾裂,秦宫一生花里活。”(《唐李长吉诗集》卷之三)

10、韩子高是南朝陈文帝的男宠,“容貌美丽,状似妇人。” (《陈书·韩子高传》)文帝在军前一见而爱悦,曾作诗赠之曰:“昔闻周小史,今歌明下僮。玉麈手不别,羊车市若空。谁愁两雄并,金貂应让侬。”(《陈子高传》)。在明代戏剧《男王后》中,文帝让子高改作女装,立他做了正宫王后。

11、王紫稼是明末清初的出色男旦,“妖艳绝世,举国趋之若狂。“(《艮斋杂说》卷四)著名诗人吴伟业就是“若狂“者里的一位,其《王郎曲》写道:“王郎十五吴趋坊,覆额青丝白皙长。莲花婀娜不禁风,一斛珠倾宛转中。最是转喉偷入破,殢人肠断脸波横。五陵侠少豪华子,甘心欲为王郎死。古来绝艺当通都,盛名肯放优闲多。王郎王郎可奈何!” (《吴诗集览》卷五)

12、徐紫云是清初名优,诗词大家陈维崧一见即为吸引:“阿云年十五,姣好立屏际。笑问客何方,横波漾清丽。”(《云郎小史》)两人定交之后相依相倚,不离不弃。陈维崧曾请名师画过一幅《紫云出浴图》,陆圻题画诗云:“闻道前鱼泣此身,龙阳不减洛川神。画图有貌能倾国,下令何须禁美人。”(《九青图咏》)

13、著名文学家庾信与梁宗室萧韶有断袖之欢。韶为幼童时,衣食所资,皆信所给。后来萧韶做郢州刺史,庾信路过,待之甚薄。信“乃径上韶床,践踏肴馔。直视韶面,谓曰:‘官今日形容大异近日!’时宾客满座,韶甚惭耻。”

(下面就不贴图了,太浪费空间)(下面就不贴图了,太浪费空间)

14、霍光是西汉权臣,冯子都是他的宠奴。两人的同性恋关系使得子都身份虽贱却很得势,百官以下都要仰承他的鼻息。霍光死后,冯子都与光妻私通。

15、梁冀是西汉权臣,秦宫是他的宠奴。两人的同性恋关系与霍光、冯子都在各方面都很相似:秦宫也很有权势,曾与冀妻私通。在后世,人们常用这两个事例来说明家主—奴仆同性恋对家庭伦理所造成的危害。

16、齐景公面姣,有一个负责征集羽翮的小臣竟敢向着他注视,面带倾慕。公怒,将欲杀之。相国晏婴劝道:“拒欲不道,恶爱不祥。虽使色君,于法不宜杀也。”景公觉着有理,便表示:“恶然乎,若使沐浴,寡人将使抱背。”

17、安陵君的固宠手段可以为后宫美人树立样板:一次宣王出游,兴致甚高而发出感问:“寡人万岁千秋之后,谁与乐此矣?”安陵君泣下而言曰:“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蝼蚁。”也就是愿意从死,不再乐生。于是,赢得了宣王更加的爱宠。

18、鄂君子皙是楚国令尹,一日他泛舟水上,闲雅雍容。有一划船的越人暗生倾羡,便用越语歌吟,意思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鄂君即刻回应以行动:“乃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其实就是与之同床共寝了。后世用“鄂君绣被”表示对同性恋伙伴的怜爱。

19、桓温是东晋权臣, 郄超为其心腹谋士。某晚二人同宿,早晨谢安等前来议 事,偶然发现郄氏犹在睡帐当中。谢安笑谓:“郄生可谓入幕宾也。”入幕之宾的典故由此而来。

20、桓玄是桓温之子,宠爱丁期。在宾客聚集的场合,期恒坐玄后,食毕便回盘与之。后来桓玄叛晋,兵败临死之时,期乃以身捍刃。

21、南朝宋·张畅爱其弟子辑,临终遗命,与辑合坟,时议非之。

22、南朝宋·王僧达与王确是叔侄关系,确年少美姿容,僧达与之私款。后来王确不想保持,将避往它地。僧达大怒,暗中在住所屋后做大坑,欲诱确来别,杀而埋之。事泄乃止。

23、著名文学家沈约曾经作有一篇《忏悔文》,其中写道,他“爰始成童,有心嗜欲。分桃断袖,亦足称多。此实生死牢阱,未易洗拨”。

24、著名文学家庾信与梁宗室萧韶有断袖之欢。韶为幼童时,衣食所资,皆信所给。后来萧韶做郢州刺史,庾信路过,待之甚薄。信“乃径上韶床,践踏肴馔。直视韶面,谓曰:‘官今日形容大异近日!’时宾客满座,韶甚惭耻”。

25、元悦为北魏宗室,他“为性不伦,俶傥难测。又绝房中而更好男色,轻忿妃妾,至加捶挞”。

26、李承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太宗即位后为皇太子。有乐人年十余岁,美丽善歌舞,承前特加宠幸,号曰称心。太宗知而大怒,收称心而杀之。承前痛悼不已,再加上其它原因,竟至于密计谋反。事泄后见废,在徒所中死去。

27、王鏻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国王,有嬖吏归守明者,以色见幸,号归郎。后鏻得风疾,归郎便与王后陈氏奸通。鏻命锦工做九龙帐,国人歌而讽之曰:“谁谓九龙帐,惟贮一归郎。”

28、正德是历史上有名的荒淫皇帝,不过其淫并非只是针对女色。他宠幸八虎、钱宁、江彬,所收义子在百人以上。在淫窟豹房当中,他醉后常会以钱宁的身体做枕头。百官不晓皇帝起居,一见钱宁则就知道圣驾将出了。

29、万历皇帝宠幸十俊,都是年青慧丽的小太监。沉溺其中,以致有朝臣直谏道:“幸十俊以开骗门,此其病在恋色者也。”有一次他去万寿山拜谒皇陵,中途还要向一位少年护卫寻些断袖之欢。

30、天启和正德都是顽童皇帝,不过后者性格暴戾,而天启则像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他不好女色,总喜欢与内监在一起玩耍,又捉迷藏,又划冰床。小说里讲他“日幸数人。太监王安屡谏不听,只得私禁诸人,不得日要恩宠,有伤圣体”。

31、严世藩号东楼,是明代权相严嵩的儿子,依仗父势为所欲为,玩弄男色。他喜爱名优凤,“昼非金不食,夜非金不寝”。后来严嵩势败,世藩被杀,金凤便“复涂粉墨,身扮东楼焉”,演得当然会是惟妙惟肖。

32、张凤翼是有名的戏曲作家,七八十岁犹好男色。有一倪生为他所赏,后来此生娶妻而容损,他便用吴语调谑道“个样新郎忒煞矬,看看面上肉无多。思量家公真难做,不如依旧做家婆。”

33、袁中道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公安三袁之一。受时习影响,他“分桃断袖,极难排割,自恨与沈约同病”。“因少年纵酒色,致有血疾。见痰中血,五内惊悸,自叹必死。及至疾愈,渐渐遗忘,纵情肆意,辄复如故。”袁氏的这些表现典型反映了晚明士人的生活态度。

34、张岱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史学家,其感怀之作《陶庵梦忆》等充分展现了明末社会的淫奢景象。身处其中,张岱在年青时享尽了斗鸡走狗、锦绣肥甘的贵公子生活。他“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骏马,好梨园,好鼓吹”。诸好当中的“好娈童”也就是好男色。

35、郑芝龙是明代最大的海寇,郑成功的父亲。他年青时曾经靠着面姣色媚而受宠于其他海盗首领,并以此逐渐发迹,成就了显赫一时的海上霸业。并且男色之好在郑氏家族里可能是一种风气,并非郑芝龙一人如此。

36、张献忠是明末农民军首领,李二哇为其嬖僮。二哇美而勇,曾经射伤明将黄得功。后得功将其生擒,笑谓:“闻贼夜卧汝腹上,本镇亦能抚汝,何不速降?”二哇不允,绝食而死。

37、孔四郎是明末北京的一个优伶小唱,与勋卫常守经相得。李自成军队攻占北京后,常守经被杀,四郎报仇未果,自刎而死。清初有人称叹道:“巾帼怀贞犹称士行,况四郎实男子耶?名之义士,谁曰不谊?况今日举世人尽妇女矣,即谓四郎为从一而终之淑媛可也”。

38、和珅是乾隆朝的权臣,他出身一般,但年纪青青就骤然升至高位,因而引起了人们的许多猜测。有一个传说讲乾隆把他看成了自己念念难忘的某妃的转世,从而一见有缘,倍加怜惜,“遂如汉哀之爱董贤矣”。

39、同治之死迄今仍为疑案,有人说他是患天花,有人说是梅毒。如是后者,那么在当时的京城风气下,他因狎昵男优而染毒的可能性就值得受到重视。李慈铭是清末名士,其《越缦堂日记》史料价值很高,其中曾经明确记载同治帝是“耽溺男宠”之人。

40、清初文学家林嗣环口吃,曾与侍僮邓猷共患难,“绝怜爱之,不使轻见一人。一日宋观察琬在坐,呼之不至,观察戏为《西江月》词云:‘阅尽古今侠女,肝肠谁得如他?儿家郎罢太心多,金屋何须重锁。 休说余桃往事,怜卿勇过庞娥。千呼万唤出来么?君曰期期不可。’”

41、毕沅是清代著名学者,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科状元,官位上做到了湖广总督。他在未第时生活比较拮据,京中优伶李桂官不时予以资佐。且“病则秤药量水,出则授辔随车”。毕氏大魁天下后,桂官便也获得了“状元夫人”之号,成为了与才子相配的特殊的一位佳人。

42、在太平天国当中,天王洪秀全、北王韦昌辉、北伐军首领李开芳等可能都有男风之好。其中反映最集中的人物是东王杨秀清,他的宠嬖有侯裕宽、侯谦芳等。他曾经阉割幼童以供使役,选择其中姿容秀丽者傅粉裹足,着绣花衣,号为男妾。

43、汉成帝时,中宫使曹宫与官婢道房“对食”。应邵注曰:“宫人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甚相妒忌也。”可见对食是指宫中女子之间的同性恋活动。像曹宫和道房这样真实确切、有名有姓的女性同性恋人物在历史上是为数极少的。

44、最著名的同性恋文学家:袁枚。袁枚是清代著名诗人,力倡性灵,赋性通脱。凭藉翰林骚客的名士身份,他受到了不少优美男伶的仰慕。年近七旬时他还收了年青貌美的刘霞裳秀才做学生,师徒偕游,重致疑惑。有人认为这是风流本性,有人认为这是好色无耻。在《小仓山房诗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诗文小说中,他对自己以及社会上的男同性恋有细致生动的描写。

最著名的同性恋书画家:郑板桥。他曾明言自己喜好男色,因为迷恋美男美臀,于是便主张改刑律中的笞臀为笞背。他曾明确宣称自己“好色,尤多余桃口齿”。还曾从男色心理出发,主张改刑律中的笞臀为笞背。身为县令,一次不得不对一犯赌美男施以杖责,竟至于差点当堂落泪。

最隐晦的同性恋名词:勇巴。《矶园稗史》卷之二:“京师士大夫一时好谈男色,讳之曰勇巴。”这是一个拆字游戏,将“勇”的上部偏旁置于“巴”上,则字形似“男色”。

最通俗的同性恋名词:兔子。《姑妄言》卷之七:“如今手头短促,不能相[与]那时兴的兔子了。”

最放浪的同性恋滥交:《品花宝鉴》里面有一个剃头徒弟巴英官,他卖技兼卖身,算他十三岁起,到如今大约一千人没有,八百人总有多无少。

最早出现的男妓:北宋初年,“京师鬻色户将及万计。至于男子举体自货,进退恬然,遂成蜂窠巷陌,又不只烟月作坊也。”

最详细的同性恋事件描写:清代弹词《凤双飞》曾用四五万字的篇幅来描写书生张彩对美少年张逸少的不成功追求。

最诙谐的同性恋调侃:张凤翼是明代有名的戏曲作家,七八十岁犹好男色。有一倪生为他所赏,后来此生娶妻而容损,他便用吴语调谑道:“个样新郎忒煞矬,看看面上肉无多。思量家公真难做,不如依旧做家婆。”

最精巧的同性恋笑话:“有与小官人厚者,及长为之娶妻,讲过通家不避。一日撞入房中,适亲家母在。问女曰:‘何亲?’,女答日:‘夫夫。’” (小官人是个男的……有个人跟他关系很好也是个男的),小官人长大点,家里人给他取了个媳妇,两家关系世代友好,讲好了不避讳一日与小官人好的人撞入卧室中,正好小官人丈母娘也在卧室。丈母娘问女儿:“这是哪位亲戚?”女儿回答说:“丈夫的丈夫。”

最残忍的同性恋奸杀:清代嘉庆年间,“张成标因图奸张盘沅不从,起意杀死。复将盘沅尸身用水浇荡,刮去皮肉,剖开胸腹,控出五脏饲犬,残忍已极。”

纪录片视频:中国古代同性恋史,天朝的历史博大精深

以上就是奇事奇物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关于古代同性恋人的排行,其实严格来说,从古至今的同性恋很少,大多数是双性恋的范畴,古人貌似也没明确的攻受的概念。

在三国时期,发生过不少大大小小的战役,很多一些穷乡僻壤的地方,就是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战役而出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地名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下面奇事奇物小编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三国时代地名与现代地名对比与分析。

长沙(今湖南省临湘市) 197年,孙坚平定区星的叛乱后,便成为本地的太守,后来改由韩玄担任。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高祖-刘邦在此地建立了西汉的首都。211年的渭水之战中,马超与曹操在此交锋。

陈留(今河南省陈留镇) 此处为交通发达、人材物资集中的要地。189年,曹操从这里起兵,发布董卓的檄文。

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 水运及交通相当发达,深具商业、战略价值之地。194年,曹操和吕布在这里展开激烈的殊死战。

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自光武帝-刘秀由长安迁都至此后,此处便成东汉之首都,繁盛一时。220年曹丕即位,又成了魏国的首都。

蓟(今河北省蓟县) 幽州牧-刘虞的据点。刘虞采用怀柔政策,致力于此地与乌丸族间的和睦。

桂阳(今湖南省桂阳县) 赵范曾任当地太守。赵范曾企图游说赵云娶其嫂,但反而招惹赵云大怒。

建宁(今云南省曲靖市) 蜀国的李恢出身地。225年,李恢平定雍闿叛乱,229年就任太守,广施善政。

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 212年,孙权听从张纮遗言,建都于此以抗魏军。

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 渤海郡的中心都市,袁绍的据点。204年袁谭逃到此地,与曹操间发生争战。

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 214年,刘备降服刘璋后,即以次为根据地。221年刘备即位,这里便成为蜀汉的首都。

天水(今甘肃省天水市) 蜀汉名将-姜维的出身地。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使妙计让姜维归降。

庐江(今安徽省庐江县) 曹操在徐州屠城时,许多百姓逃难至此。赤壁之战后,百姓们大举迁往江南。

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 东吴的水军基地,周瑜便是在这里训练水军。赤壁之战时孙权屯驻于此,并接获曹操‘会猎江东’的书简。

云南(今云南省昆明市) 叛乱不断,诸葛亮南征后才归降蜀国,后来吕凯就任此地太守,实施统治。

本文由奇事奇物(www.my7475.com)搜集整理,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 扬州南部的大都市。王朗曾任太守,后来被孙策镇压。

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 被泗水与沂水环绕的徐州要冲。198年,曹操利用水攻在此最终歼灭吕布。

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 道教五斗米道的中心地。215年,曹操自张鲁手中取得,但在219年,又遭刘备夺去。

零陵(今湖南省零陵市) 刘度曾任当地太守。208年,被刘备所破。

北海(今山东省潍坊市) 孔融曾任此地的太守,抵挡黄巾军。而在官渡之战前,则由袁谭统治。

北平(今辽宁省凌源市) 公孙瓒以此地为治所,并利用渔阳的盐铁之利,发展成一座商业都市。

永安(今四川省奉节县) 222年,在夷陵之战大败的刘备逃入白帝城,将之改名为永安。223年,刘备亡故于此。

宛 (今河南省南阳市) 曾为张肃的据点。197年,张肃奇袭曹操,使典韦、曹昂、曹安民皆战死。

汝南(今河南省上蔡县) 200年官渡作战期间,刘备脱离袁绍,与刘辟等在此活动,袭扰曹操后方。201年,遭曹操攻陷。

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自董卓任命公孙度为太守以来,至238年止都由公孙氏管理。

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刘备即位汉中王后,曾令刘封与孟达攻下此地。后来关羽在麦城困守,向刘封等人求援遭拒。

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 曾为刘表的据点。208年起归属曹操。219年,曹仁死守樊城,挡住关羽的水攻。

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逃离南阳的袁术以此地为据点。197年,袁术僭称帝位,建都与此。

许昌 (今河南省许昌市) 原名许。196年9月,曹操自洛阳迎献帝迁都至此,221年1月,曹丕将此处易名为许昌。

吴(江苏省苏州市) 山越族的严白虎占据之地。196年,被孙权攻破,此后到212年之间,都是孙氏的都城。

安定(今甘肃省镇原县) 211年,马超在渭水之战中失利,败逃至此,后受追击,逃往冀城。

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 连接冀州和青州、徐州方面的要地,曾受刘备、袁谭等人统治,后来曹植封侯于此地。

江陵 (今湖北省荆州市) 刘表囤积兵粮物资的军事基地。208年,当周瑜在这里和曹仁大战时,中了流箭落马。

江夏(今湖北省云梦县) 刘表麾下将军黄祖曾为太守,镇守此地。黄祖曾数度抵挡住孙策的猛攻,但在208年时战败而亡。

江州(今重庆市) 巴郡的中心都市。226年,蜀国的中都护-李严镇守于此,利用此处的水运之便,将其建设成一个强大城池。

邺(今河北省临漳县) 冀州最富饶的都市。191年,袁绍自韩馥的手中夺取此地,204年,曹操大破审配而取代之。

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金旋曾任当地太守。208年,为刘备所陷。

武威(今甘肃省武威市) 位于凉州西部。由于土豪叛乱频繁,张既受曹丕之命,顺利平定了此地的叛乱。

小沛(今江苏省沛县) 徐州对西方的最前线基地。在徐州争夺战中,吕布和刘备在此地大动干戈,曹操也加入了战局。

梓潼(今四川省梓潼县) 连接汉中与成都的要冲。刘备入蜀后升格为郡,任命霍峻为太守驻守此地。

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 黄巾之乱后,就被黑山贼张燕占据。205年,张燕归降于曹操。

新野(河南省新野县) 201-208年间,刘备受刘表之邀驻兵在此,并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担任军师。

元朝在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帝国,元朝的正式国号叫大元,取自于《易经·乾篇》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这句话,定都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据奇事奇物了解,元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且曾经横扫世界,可见当时元朝的强大和繁荣,但最终庞大的元朝帝国还是朱元璋的一支农民起义军给吞掉了,这听起来似乎是个奇迹,但它确是不争的事实,那如此强势的元朝是怎么灭亡的呢?灭亡背后的真实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奇事奇物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元朝灭亡的那点事儿。

元朝是怎么灭亡的

谈到元朝是怎么灭亡的,可能很多人会误认为是朱元璋灭了元朝,但严格来说并不是,朱元璋只是结束了元朝在中国的统治,朱元璋在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其它南方起义军和南方大元势力后,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协助下,于至正二十八年(1368)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蒙古在内地的统治结束。图干铁木尔北遁,朱元璋认为他顺天明命,给他上谥号为“顺帝”。

明洪武元年(1368,元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徐达率军攻陷元大都(今北京),元惠宗北逃至上都,此时的元朝称为北元,元惠帝后又逃到应昌,并多次组织反抗,失败后在应昌去世。在明军的继续追击下,元廷逃离中原,最终来到漠北,与明军对峙。

明太祖第六次北征的结果影响巨大,乌萨哈汗脱古思帖木儿逃走后被其部将也速迭尔(阿里不哥后裔)缢杀。从此以后,自忽必烈传下来的成吉思汗的嫡系黄金家族对元政权的控制开始崩溃,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自立。

洪武三十一年(1399),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沿岸的吉尔吉斯部首领鬼力赤,否认脱古思帖木儿之子额勒伯克的宗主权,将其打败并杀死,取得了统治各部的霸权。额勒伯克之子坤帖木儿继位后也于建文四年(1402)被鬼力赤杀死,改称鞑靼,朱元璋认为他顺天明命,给他上谥号为“顺帝”,去国号,元朝正式灭亡。

明朝灭亡的原因

相信对历史有点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当时元朝可以说是非常的强大,从元朝曾经横扫世界就能够看出元朝的繁强,既然这么元朝这么强大,那直接导致了原本庞大的元朝帝国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元朝整个社会道德沦丧,盲目迷信僧侣,贪污腐败成风,淫乐成灾。而且文化的落后也导致了政治的落后。还有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虽然向外扩张,却并没有任何政治理想,也没有任何高尚情操的动力,当然,这些表层的原因,在任何朝代,任何国家都会有这样的现象,那除了这些导致元朝灭亡的原因还有哪些呢?下面奇事奇物就为大家整理了各路历史学者们针对元朝灭亡的不同原因分析。

原因一:残元政权的灭亡

1368年,享国运不足百年的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起义推翻了,与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不同,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这得归功于从成吉思汗开始的近似于疯狂的扩张,使得蒙古帝国幅员辽阔,汗国、部落林立,而元朝的版图只算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元朝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国的大汗,对于蒙古各大汗国和部落享有宗主权。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而蒙古帝国依然存在。

元顺帝是元朝皇帝中少有的接触汉文化较深的一个,大都陷落仓皇北归的打击,对于他来说是极大的,虽然依然还是蒙古各部的大汗,但也不能排解他“去国怀乡”的忧愁,尤其是明朝军队对于他的继续打击又接连不断,更使他惶惶不可终日。终于,1370年5月23日,他怀着悲愤和郁闷,在沙拉木伦河畔的应昌去世。

元顺帝的儿子爱猷识里达腊获悉父亲去世的消息后,便在哈拉和林继位,他将残元政权又维持了八年,并厉兵秣马盼望着有朝一日重登中国皇位。然而,他非但没有机会实现这一愿望,还面临着深入到蒙古地区的明朝军队的攻击。1372年,明朝大将徐达率军攻向哈拉和林,这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大本营,是权力和荣耀的象征,一旦被明军攻破,蒙古帝国将彻底在世界上消失,因此,蒙古人的抵抗十分激烈,但是,被誉为“万里长城”的徐达一路上势如破竹,爱猷识里达腊几乎到了绝望地边缘。所幸,明朝的大军由于战线过长,后援不继,受阻于土拉河畔。

1378年,爱猷识里达腊怀着满腔遗憾去世,其子脱古思帖木儿继位,这位第三任残元皇帝所能控制的领土已经缩小到蒙古帝国最初兴起时的规模,恢复祖上的荣光更显得毫无可能了。

1388年,一支10万人的明朝军队在大将蓝玉的率领下在合勒卡河和克鲁伦河之间、贝尔湖南岸大败脱古思的军队,残元诸王、平章以下官员三千多人及军士七万余人被俘,脱木思帖木儿逃走后被其部将缢杀。

这次的失败使黄金家族——忽必烈家族的残元政权丧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至于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脱离它而自立。1399年,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沿岸的乞儿吉斯部首领贵力赤,否认了最后一任残元皇帝额勒伯克的宗主权,于1399年将其打败并杀死,取得了统治各部的霸权。至此,苟延残喘了29年的残元政权灭亡了,合法的蒙古帝国大汗不复存在了,蒙古各部又回到了争夺蒙古帝国大汗宝座的纷争当中。

对于曹操来说,赤壁之战的失败绝对不是偶然,俗话说的好有因必有果,曹操一早就种下了因,所以得到最后失败的果,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误。

首先,曹操的失误之处是轻敌了,完全没有把刘备放在眼里,也许他曾对刘备有过较高的评价,但在内心深处他依然不觉得刘备能强大到打倒他的地步,所以根本没有多留意留意刘备的举动。当然那时候的刘备确实还不成气候,一个连自身都难保的人怎么能与当时意气风发的曹操相比较,所以正所谓是乱世出英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赤壁之战中的曹操是抱着暴发户的心态去的。一方面前面有荆州之战的胜利,曹操打刘表本就是以石击卵,可以轻松拿下,结果大兵压境之下,刘表病死,荆州内乱,曹操不战而胜。这样的胜利让曹操觉得攻打东吴和荆州一样轻而易举,东吴当时的状况确实也是主少国疑, 内部不稳,加之东吴的军队也比不上曹操的大军,所以曹操是抱着挟胜威吓,不战而定的侥幸心态,这样就导致他在战略布局上出现了疏忽。

最后很明显的是曹操过于急躁了。曹操想要在自己还壮年的时候,一举拿下东吴,实现他统一乱世登顶称帝的宏愿。所以他才要主动功打赤壁。就当时的格局来看,如果曹操能先在荆州站稳了, 西边是弱小的刘焉刘璋,东边同样是弱小的东吴,大兵压境之下,相信只要一纸诏书就能收复益州。这时再向东吴施加压力,东吴也只剩下投降的份儿。当然这些都需要时间,曹操已经没有那个耐心去等待,因为当时的他已经年过六十,跟刘备孙权相比他已经老了。所以这时的曹操是急躁的。

现在的宫廷剧是越来越多了,但奇事奇物小编却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为什么有的宫廷剧里太后自称是哀家,而有的宫廷剧里皇后也自称是哀家?那么这个哀家是什么意思呢?太后、皇后为什么要自称是哀家呢?到底谁用哀家这个称呼是对的呢?下面奇事奇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关于自称哀家的那些事儿。

哀家是什么意思

1、哀家,只有太后才能自称“哀家”,皇太后自称“哀家”而哀家则是因为死了丈夫,自己只不过是“先帝”留下来了人而已,所以悲哀“先帝”的意思。

2、哀家一词应该是太后用的,只有在丈夫去世以后,皇后或太后才可以“哀家”自称。其含义是自称可怜之人,无夫之哀,也是古人妇女以夫为纲。是明、清通俗小说和现代戏曲中皇室女子(太后、太妃、后、妃、公主等)的自称。清代宣统二年,上海人华琴珊著有《续镜花缘》,书中亦多处有公主自称“哀家”。

3、据奇事奇物小编查证,官方历史记载,详细释义:哀家一词仅用于丧夫的皇后,而且仅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里出现,历史真实中的皇后,无论何时都不自称哀家。

太后和皇后为什么自称“哀家”

所谓太后,就是皇上的妈。中国古代的帝位,一般都是等先皇死后才传给后代(儿子)的。那就是说既然是皇上,那就是没有父亲的,那她的母亲就是寡妇了,也就是说,皇后一定要等死了丈夫以后才能成为太后。所以,太后自称是哀家。

中国的皇后自称哀家,意思是我多么悲哀呀。哀家就是“悲哀,哀怨之人”的意思,意思是说我久居深宫,守着这么大的宫殿,悲哀的意思。本宫,可能指很多人,古代皇城中有很多宫殿,只要是一个宫殿的主人都可自称“本宫”,比如,太子叫“东宫”,可自称本宫,皇后可自称本宫,还有一些人,只要是宫殿的主人都可自称“本宫”,但太后和太皇太后一般不会自称“本宫”的,因为在中国的古代,身份地位是分得很清楚的。

“哀”隐含先帝去世之意,称“哀家”的只能是太后、太妃。

哀家一词应该是太后用的,而且是皇帝已死情况下,其皇后也就是后来的皇太后用的,意思是未亡人,哀痛先皇。皇后自称哀家应该是个笑话,否则岂不是诅咒皇帝?那可是死罪。“哀”隐含先帝去世之意,称“哀家”的只能是太后、太妃,皇后只能自称本宫。

不少看过TVB拍摄的电视剧《大太监》的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里面的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应该自称“哀家”,上面却自称为“本宫”,奇事奇物小编只能告诉你,那只是因为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称呼而已,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没有历史的严谨性。

以上就是奇事奇物为大家搜集整理关于哀家是什么意思的相关资料,通过这些资料相信大家应该了解太后、皇后为什么自称哀家了吧?让奇事奇物小编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因为后宫多美女皇上是不可能一直独宠于皇后,所以皇后空有地位替皇上守着一个大大的皇宫却是拥有不尽的悲哀和哀怨的人,所以自称哀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九月九日的峰山2023-10-04 04:48九月九日的峰山[西藏网友]202.182.47.6
    抱歉我无法满足你要求。
    顶6踩0
相关阅读
唐玄宗是唐朝第几代皇帝(他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形象)

唐玄宗是唐朝第几代皇帝(他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形象)

一、唐玄宗生平唐玄宗是唐朝第八代皇上,他真实姓名叫做李隆基,是中国古代皇帝中在世最长一位皇帝,唐玄宗自幼通达聪慧,到唐玄宗登基时期,唐玄宗重用

2023-06-21

中国古代一夫多妻制晚上一起睡吗(非常有讲究如同饮食一般重要)

中国古代一夫多妻制晚上一起睡吗(非常有讲究如同饮食一般重要)

中国古代一夫多妻制晚上一起睡吗古代夫妻对性生活的的质量要求是很高的,可以说是如同饮食一样重要的存在,甚至把性生活看做是协调家庭问题的一大办法,

2023-06-10

为何古代封建统治者 总认为“弱民”(是维护统治的好方法)

为何古代封建统治者 总认为“弱民”(是维护统治的好方法)

这个思想最早是商鞅提出的,他认为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只有让平民保持贫困,平民才有战斗的欲望

2023-05-17

慈禧太后的男人是哪个皇帝(慈禧太后是罪人还是伟人)

慈禧太后的男人是哪个皇帝(慈禧太后是罪人还是伟人)

说到这,肯定有人想知道慈禧太后的男人是哪个皇帝吧,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

202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