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123排行榜 > 综合 > 正文

和亲王府:历史与文化的交汇之地

时间:2024-02-10

和亲王府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古代王府建筑,位于北京市市中心。它始建于明代,曾是明清两代的皇室贵族的府第。整个建筑群占地广阔,座落在蜿蜒曲折的青石巷内,建筑风格典雅华丽,展...

TIPS:本文共有 379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和亲王府”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古代王府建筑,位于北京市市中心。它始建于明代,曾是明清两代的皇室贵族的府第。整个建筑群占地广阔,座落在蜿蜒曲折的青石巷内,建筑风格典雅华丽,展现出浓厚的古典气息。王府内的庭园和房舍错落有致,体现了古代中国建筑的独特韵味。府内陈设华丽,充满了古代王室的豪华和奢靡。如今,“和亲王府”已成为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感受古老王府的魅力和历史文化的沉淀。

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原为段祺瑞执政府旧址。位于现今北京张自忠路东口路北。

明朝时这里道路不宽,称铁狮子胡同。

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第九子允禟建住宅,称贝子府。东部原为康熙第九子、贝子允禟的府第。雍正四年允禟幽禁致死。雍正二十一年其宅第赐雍正第五子弘昼,为和亲王府。西部原为顺治第五子恭亲王常颖的府第,此后一直由其后人居住,到清末为其后裔镇国公承熙居此,称承公府。

清《乾隆京城全图》中地标在铁狮子胡同(今张自忠路)有和亲王府。

和亲王府北京宽阔的平安大街原铁狮子胡同东口路北的3号,坐北朝南。

这里也是爱新觉罗·弘昼为清世宗雍正第五子。雍正十一年(1733年)受封和亲王。后与宝亲王(清高宗)共事。乾隆登基后,参与议政。弘昼骄横奢侈,清高宗将雍亲王府的旧物悉数赐予弘昼,使之富甲他王。弘昼着有《稽古斋集》,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卒,谥恭。至清末共历七世八主。

和亲王府简史

《乾隆京城全图》中绘该府东起东四北大街,西邻老恭亲王府(多罗贝勒斐苏府),北至府学胡同,南垣在今协作胡同路北。正门面阔五间,大殿出丹墀面阔七间,左右配殿各面阔七间,后殿面阔三间,后寝、后罩房面阔五间,其后还有一层院落。格局严整。

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档案记载,该建筑由建设委员沈琪“绘具房图”,这是见于记载的中国第一位官方建筑师,但其生平尚有待考证。档案记载共有房屋一千六百三十三间,另有辕门、坡道、栅栏等附属物,现在只有群房、马号、辕门、二门拆改较多,其余建筑基本保持原状。

《京师坊巷志稿》称此府为廉公府是因时主为镇国公溥廉。

和亲王府是康熙帝第九子贝子允禟宅。后因得罪了雍正,被削爵除宗籍。贝子府也自然充公。后来这府第赐予了第五子弘昼,乾隆的弟弟。弘昼,清世宗雍正第五子。雍正十一年(1733)三月受封和亲王。后与宝亲王(清高宗乾隆)共事,乾隆登基后,参与议政。弘昼骄横奢侈,清高宗将雍亲王府的旧物悉数赐予弘昼,使之富甲他王。弘昼着有《稽古斋集》,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七月十三日薨,享年六十岁,谥恭。其第二子永璧袭和亲王。永璧死后,其长子绵伦和第四子绵循先后袭郡王。绵循去世后,其第三子奕亨降袭贝勒。其后,奕亨第四子载容袭贝子。载容长子溥廉,溥廉第二子毓璋先后袭镇国公。至清末共历七世八主。

和亲王府以后一直由弘昼的后人永壁、绵伦、奕亨等居住。清朝末年,王府院里开办了贵胄法政堂。末公毓璋迁居东四十条路北。民国时期与老恭王府合并,成为军政首脑的衙门。

1885年,清朝创办了海军衙门,总理海军事务。“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清政府撤消了已无海军的海军衙门。1901年之后,清政府实行“新政”,将兵部、练兵处、太仆寺合并为陆军部,1906年王府里的大殿拆了,兴建了东西两组西洋巴洛克式砖木结构楼房,西部为陆军部,东部为陆军部所属的贵胄学堂。1907年清政府重建海军部,后将贵胄学堂改为海军部。

19袁世凯曾把总统府设于西院,国务院设于东院。1924年,段祺瑞在这里设立北京临时执政府,1926年3月18日下午执政府门前,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游行,荷枪实弹的军警开枪镇压,死者47人,伤者200余人,石狮见证了“三一八惨案”。1928年以后,此处改为北平卫戍区司令部。

1937年日军侵占华北,这里成为日本华北驻军总司令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管,改为十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国民党北平警备司令部。1984年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只有石狮等饰件为遗留物,其他无存。

据中国第一档案馆档案记载,此处建筑由当时建设委员沈琪“绘具房图”,这是见于记载的中国第一位官方建筑师。建筑由中国营造厂施工,反映了二十世纪初中国建筑设计和营造施工的高超水平。

和亲王府大门

大门面南,面阔五间,中三间开门,大式筒瓦悬山大脊顶,街对面有巨大影壁一座。此门尺度超出一般王府,应是1906年新建的传统衙署大门。

门房的三开大门,每扇大门的门框下都有一方汉白玉石刻门枕石鼓,共三对,每个石鼓图案各不一样,其中西头的一对是石鼓顶上有石狮。

清末光绪年间所出的《京师坊巷志稿》中称此府为廉公府,印证了到这一时期,和亲王府已经传到了镇国公溥廉的手中。在“王公府第地址单”上,共有房一百六十六间。这是指王府的主要建筑物而言,因为仅王府中路的九层殿堂就已达四十五间之多。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兵部改为陆军部,和亲王府址被征用,改为陆军贵胄学堂。镇国公毓璋搬到东四十条居住。宣统年间筹组海军部,和亲王府址又成为海军部址。这时和亲王府西侧的贝勒斐苏宅(清末称承公府)已为陆军部址。同时将两座王府遗存建筑物拆除,建成三组砖木结构的楼群。再建三开间大门一座,门前一对石狮子,马路南侧是砖雕大影壁。

以上的记载都是前人留下的。而和我讨论的这位仁兄,他的依据是在王府对面的影壁正对着大门,而且大门古色古香,有一定的历史沉淀,所以判断应该是原来的大门。

《乾隆十五年京城全图》中的记录。王府东侧是北新桥南大街,南边有东西阿斯门把铁狮子胡同东口阻断,若东西阿斯门关闭,行人往东要由西阿斯门外南边胡同南行绕嘎嘎胡同。府门对面倒座的院落南墙外是嘎嘎胡同。王府西边隔着夹道与贝勒斐苏宅为邻。北墙外为府学胡同。

和亲王府建筑

1.清陆军部大楼

清陆军部衙署,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始建于1906年,由陆军部军需司营造科沈琪设计建造,这是中国第一座大型西式建筑群。清末洋务运动“新政”时,北京出现了一批西式的大型政权和军事洋务机构。清陆军部是这类建筑的代表作,是当时最庞大的军政机构。整个建筑群沿南北轴线布局,大门外东西两端的辕门已被拆毁。主楼分中段和左右两翼。呈“王”字型。西侧是陆军部主楼,是建筑群的中心,仿欧洲折衷主义风格。正中突起一城堡形四层钟楼,主楼后有东西配楼和后楼,装饰简洁,外廊用白灰板壁与拱券组合。建筑体量基本为两层,中段为三层,突出了入口。整座建筑大量装饰了中国传统的卷草、花篮、万字等砖雕纹饰。无论是装饰的部位、设计的构图,还是雕凿的技术,都具有较高的工艺和文物价值。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七月建成。平面为“工”字形,东西长66.05米,侧翼宽36.31米,地上主体二层,中部三间为三层,中央又凸起一层钟楼,高约22米,全楼带地下室。整个建筑分为中段与左右两翼。底层中部为一整间大会议厅,两翼各分为四室,为小会议室或大办公室;二层中部隔为多间小办公室,两翼与底层相同。主楼梯位于北部中央。建筑造型,中部主体为高耸的塔楼,二侧水平伸展,周围连续拱廊,侧翼为结束端,向前突出。立面竖向三段划分,底部为1.5米的基座层,底层、二层四周皆为回廊。南入口三间大门,上有金属罩棚支于铸铁立柱上,与中央钟塔形成建筑中轴线。与南大门厅对称的北门厅凸出北立面之外,内有双分楼梯。主楼中央部分有四个出入口,侧翼各有三个。二层内走廊之上有六个立于屋脊处的老虎窗可通风、采光。建筑外立面基本是模仿英国古典式,但加入中国传统纹饰。顶部女儿墙栏杆作成雉堞式,壁柱处延伸成尖塔形,东西两侧翼之山花则为巴洛克式曲线形。由于中国工匠进行施工,在壁柱柱头、檐部、水平腰线、拱券等处布满了砖雕装饰,减弱了其纪念性与严肃性。主楼之后,还有东西配楼与后楼,装修较为简洁,外部券廊只作红色木柱与白抹灰壁板,为典型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殖民式”风格。

2.清海军部大楼

海军部建筑主楼为西洋古典形式,南立面用巴洛克山花构图装饰,砖砌拱券外廊。主楼、侧楼和后楼连为四合布局,内院一面为通长木外廊。

东院是海军部主楼,平面呈“山”字形,风格与陆军部相似,但装饰较为简约。其后部的配楼则为二层外廊式。旧址建筑群规模宏大,但是只用了一年半时间便全部建成,而且质量很高。它由中国建筑师主持设计建造,并由中国营造厂施工,反映了二十世纪初中国建筑师的设计水平和营造厂的施工水平。

和亲王府院落

和亲王弘昼进住时大兴土木,扩大院落,修造殿堂,建五开间大门房,门前雕凿一对石狮,门对面建影壁墙。石狮青白石材,高3.3米,身材圆厚敦实,低头蹲坐姿势,头顶圆秃,头盖骨清晰,脑后卷毛排列整齐,卷云眉,椭圆眼,云堆鼻,嘴大张似吼叫。石狮四肢健壮,爪指关节圆球形,爪尖三角形。雄狮爪下的绣球,球上雕细花纹和球箍纹,缠绕着象征权力的绶带;雌狮爪下小狮仰面朝天,表示子嗣繁盛。基座上锦铺花纹图案是禾草连珠纹。整个石狮雕工严谨,图案比例和谐,神态威武,显得威风凛凛,可谓清代王府石狮之代表。

至于王府大门的由来,其实还可以从围绕整个王府的围墙得到些结论。整个围墙基本都是后来建造的,至少是民国时期的。关于这点,可以参看不远处的恭王府围墙进行比对,就能知道了。

整个王府的建筑,遗留下来的建筑已经相当破烂不堪。所以对于大门能原封不动的保存下来,可能性极低。

现在这个大门,应该是后建的,而不是原来的。这样情况,在北京其实不算少见。

我们转型不易,新知识内容立足于正能量、实用,觉得《和亲王府:历史与文化的交汇之地》对你有帮助,请留言收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三峡扁舟2024-02-10 10:12三峡扁舟[甘肃省网友]202.38.177.143
    在和亲王府感受到了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魅力,令人对过去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顶39踩0
  2. 西湖有鱼2024-02-10 09:57西湖有鱼[湖南省网友]121.231.32.122
    和亲王府是一个真正让人沉浸在历史与文化氛围中的地方,令人流连忘返。
    顶10踩0
相关阅读
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于10月1日起施行

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于10月1日起施行

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旨在加强对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推动文物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条例规定了历史文化名城的范围、保护原则和保护...

2024-02-02 #综合

懒人听书:国宝说历史精品听单+弘扬本土文化

懒人听书:国宝说历史精品听单+弘扬本土文化

彩陶盆、青铜器、秦俑、青花瓷如同一个个精巧谜面,吸引后世穿越时间,走进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一群人的精神信仰

2024-01-22 #综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与范围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与范围有哪些)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1、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

2023-07-29 #问答

全球世界文化遗产排行榜(世界上文明遗址最多的国家排名)

全球世界文化遗产排行榜(世界上文明遗址最多的国家排名)

目前共43处历史古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3-06-28 #知识

傣族贝文化的瑰宝叶经(用树叶见证历史)

傣族贝文化的瑰宝叶经(用树叶见证历史)

在造纸技术还没有传到印度之前,印度人就用贝书叶子书写东西,佛教徒们也用贝叶书写佛教经典和画佛像,贝叶经的名字由此而来

2023-07-29 #自然地理

韩国又一次“申遗” 这次中国没有回应(日本人有点看不下去了)

韩国又一次“申遗” 这次中国没有回应(日本人有点看不下去了)

而我国,也一直在向韩国不断地输送着我国的文化,可以说在韩国的历史中,中国一直作为老大哥来带领着韩国走向了文明

2023-06-15 #历史趣闻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排行榜快(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排行榜快(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摩洛哥非斯的阿拉伯人聚居区1981马拉柯什的阿拉伯人聚居区1985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1987历史名城梅克内斯1996瓦卢比利斯考古遗址1997缔头万城1997索维

2023-07-30 #讨论

中国十大非遗文化(中国十大文化遗产)

中国十大非遗文化(中国十大文化遗产)

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的昆曲艺术入选,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2023-05-16 #讨论

探寻撒拉族篱笆楼的历史与传承

探寻撒拉族篱笆楼的历史与传承

撒拉族篱笆楼的历史与由来是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撒拉族独特建筑文化的探究。撒拉族篱笆楼是撒拉族居民的传统居所,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构造方式吸引着许多人的关注。这种建筑以稻草、...

2024-02-02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