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陈独秀1937年出狱后想回延安 毛主席提三个条件(他为何不愿答应)

时间:2023-08-02 07:10:01

相关推荐

陈独秀1937年出狱后想回延安 毛主席提三个条件(他为何不愿答应)

一部以五四运动为背景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

而剧中的主角之一陈独秀先生对我们而言可以说是非常熟悉了,他不仅仅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更是早起的共产党员之一,他为革命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为此他还五次三番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入狱。

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要返回延安,毛主席对此提出了三个条件,为何陈独秀却不愿意答应呢?

革命先驱陈独秀

1879年10月9日,陈独秀出生于安徽安庆,从小就有着“离经叛道”的评价,不愿意学习四书五经。

因为幼年丧父,他从小是跟随祖父生活的,幼年的陈独秀十分聪明,在17岁就一举考上了秀才。

成年之后,陈独秀越来越能感知到清政府的腐败和外国列强的恶性,康梁等人的维新变法更是给了他思想上沉重的一击,使他大受震撼。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今世界的主流思想,陈独秀来到了日本求学。

在日本,陈独秀接受了很多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思想,并且对中国现状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从日本回来后,陈独秀决定从文化领域出发,真正意义上重新塑造国人的思想,于是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就此展开。

杂志一经创刊就受到了一众热议,并且传播甚远,北京大学的校长蔡元培在看过《青年杂志》之后,也三次邀请陈独秀来到北大做学长,也就是这时候开始,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发生了改变。

随着《青年杂志》越来越受民众和学生欢迎,也渐渐成为了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新文化运动也渐渐进入了高潮,全国各地都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创办刊物,开设社团,积极响应北京。

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爆发并取得了胜利,这不仅对俄国来说是一件可歌可贺的事情,也给我国指明了一条光明之路。

李大钊和陈独秀很快就注意到了十月革命的战果,他们以极大地认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

1920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成立。

可以说没有陈独秀就没有共产党,陈独秀的作为为党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也为党后来的壮大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陈独秀宣扬共产主义和马克义主义的行为早已经被国民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总是想尽各种办法打压陈独秀,甚至多次将他抓捕入狱。

后来因为政治理念不同,陈独秀被开除出党,成为了一个无党无派的“自由人”,但是陈独秀还是心系国家,在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独秀还多次发表文章斥责国民党的不作为。

也正是因为他的爱国言论,陈独秀五次被国民党逮捕。

对于国民党为他扣上的莫须有的罪名,陈独秀回击予固无罪,罪在拥护中国民族利益,拥护大多数劳苦人民之故而开罪于国民党已耳。可见他的爱国热忱。

1937年,因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陈独秀被提前释放,出狱的他看着满目疮痍,已经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茫然的他决定联络到共产党,想要回到延安。

回延安的三个条件

不过,陈独秀之前已经被开除出党,并且还是托派的支持者,想要再次回到延安,党内出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

所谓“托派”思潮,就是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对立起来,他们悲观的任务,仅靠一个国家不可能成功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是需要欧洲多个国家的帮助。

这样的想法在党内有很大的分歧,陈独秀一昧的主张妥协国民党,但是按形势来看,共产党必须拿出枪杆子夺回政权。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分歧,陈独秀才与共产党分道扬镳。

并且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上,斯大林掀起了一阵非常强烈的反“托派”浪潮,而共产党与俄国斯大林的联系又十分密切,因而曾经支持“托派”的陈独秀的处境就十分尴尬。

党内的王明等人对于陈独秀回延安的请求表示了明确的反对态度。

王明当时是负责中苏两边信息交流的,在党内的地位举足轻重,并且有很大一波的支持者,在王明的鼓动下,很多人不仅相信陈独秀支持“托派”,甚至给他扣上了一顶“日伪汉奸”的帽子。

对于此,陈独秀有口难言,因为在之前,他确确实实公开发表过很多支持“托派”的言论,一直到现在也并不认为自己的态度是错误的。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毛主席力排众议站了出来,表示只要陈独秀答应三个条件,就允许他回到延安。

其实,毛主席在知晓陈独秀出狱之后,就一直关心着这件事,因为在毛主席去北京求学期间,陈独秀对毛主席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毛主席也十分敬重陈独秀,经常去陈独秀的课堂上旁听,可以说对毛主席有着启蒙之恩。

但是听到条件后的陈独秀却直截了当地拒绝了,到底是什么样的三个条件,让陈独秀放弃了回到延安的唯一机会呢?

首先,第一个条件就是希望陈独秀能够公开承认自己已经不再支持“托派”,并且认为自己曾经的举动是错误的。第二,要陈独秀公开表示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最后一点是要在实际行动中表示自己这种拥护的诚意。

后两点对于陈独秀而言并不难,本来他在出狱后就主动地联系了叶剑英、博古等人,表示自己愿意摒弃一切私人恩怨,去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方针。

并且毛主席也表示,陈独秀可以不恢复党籍,可以在党外进行合作,也是一种支持抗战的做法。

如果陈独秀能够接受,那么毛主席等人非常愿意欢迎陈独秀归来。

但是陈独秀知道后却十分愤怒,他表示,自己从来没有错,为什么要进行公开道歉,并且当时天下的局面还没有定下来,谁知道哪个党派会走到最后,又为什么认定“托派”错误的呢?

于是陈独秀坚决不同意第一个条件。

陈独秀的性格十分倔强,他认为自己没有做错的事情坚决不会认错,更不要说公开进行检讨了。

而与此同时,蒋介石那边也在关注陈独秀的动向,甚至提出只要陈独秀可以归顺,就可以既往不咎,一笔勾销,还会给陈独秀“高官厚禄”。

胡适等人也对陈独秀进行了劝解,希望陈独秀能写一份悔过书,这样一来,凭借他之前的声望,就能有一个不错的出路,但是陈独秀听到这一番言论,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且不要说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恩怨,就单单是陈独秀个人来说,他的两个儿子都牺牲在了国民党的刀下,这样的血海深仇让陈独秀怎么可能放下,既往不咎。

于是陈独秀直接表示,自己宁愿被敌军炸死,也绝不向国民党写悔过书。

延安回不去,国民党又是一条死路,被逼无奈的陈独秀决定只身作战。

他首先来到了各种政治势力的代表人物聚集的武汉,他希望凭借自己的声望拉拢一些有识之士,凭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和抗日事业做出一番贡献。

但是事情却并没有陈独秀想象的那样顺利,武汉作为国民党的临时首都,正逢国民党与日军交战处于不利的境地,武汉已经成为了日本侵略者的下一步计划。

面对武汉的慌乱,陈独秀心中充满了悲伤,但是仅凭他一人的力量根本没有办法挽回大局,再加上此时的陈独秀已经年迈,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不允许他再奉献出一切重头来过,失望之下,陈独秀决定远离政界,再次孤身辗转到了四川。

他乡郁郁而终

回到四川的陈独秀面对日军的侵略,我军的节节败退痛心不已,但是又无可奈何,每天郁郁寡欢,他的一生都为了中国的重新崛起在奋斗,晚年却要眼看着大好河山没落,这对于他来说,是近乎凌迟的折磨。

不久之后,陈独秀就患上了疾病,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他带着满腔的愤懑写诗来表达自己。

1942年,陈独秀没能熬过疾病的折磨,倒在了一方小院内。

至此,中国近代的伟大觉醒者陈独秀先生的故事就此落幕,陈独秀先生一生慷慨,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看到中国真正站起来的那一天。

陈独秀离世的时候,中国正逢战乱,他的身边又没有亲近的人陪伴,所以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甚至没有一块纪念碑文。

但是这并不能抹杀掉陈独秀为中国国人启蒙思想所作出的贡献,更无法影响他在历史上留下来的痕迹。

现在的我们能够安然无恙地生活在和平的国家,离不开这些伟人所做出的贡献,无论曾经的陈独秀先生有过怎样不合适的坚持,对我我们而言,他对救国救民的赤诚之心是值得相信并且赞扬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折翼天使在你手里2023-12-04 02:17折翼天使在你手里[内蒙古网友]103.2.166.178
    @没有用的阿吉这真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时代,人物之间的纠葛让人忍不住想深入了解。
    顶0踩0
  2. 没有用的阿吉2023-10-03 04:43没有用的阿吉[浙江省网友]115.120.107.189
    陈独秀1937年出狱后想回延安,毛主席提三个条件,他为何不愿答应?
    顶5踩0
相关阅读
陈独秀三子陈松年:两哥哥牺牲 姐姐悲愤而死(母亲临终留下遗愿)

陈独秀三子陈松年:两哥哥牺牲 姐姐悲愤而死(母亲临终留下遗愿)

船上,除了一对夫妻和他们的孩子,还有两口灵柩

2023-07-07

主席要见许世友 杨成武要去接(主席:张春桥去 许后来跪地大哭)

主席要见许世友 杨成武要去接(主席:张春桥去 许后来跪地大哭)

"这是许世友写的报告中的一句话,他请求组织在他死后,能准许将他葬在母亲旁边

2023-09-16

1937年周恩来在延安遇刺 11名警卫壮烈牺牲(是谁胆子如此之大)

1937年周恩来在延安遇刺 11名警卫壮烈牺牲(是谁胆子如此之大)

当天,邓颖超在病房里向在场的中央领导同志公布了周总理遗嘱:一是骨灰不保留;二是后事处理不要搞特殊、不要超过任何人;三是不要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式

2023-08-21

1971年许世友调动两个师 只为了抓捕一个人(他是谁有何特殊之处)

1971年许世友调动两个师 只为了抓捕一个人(他是谁有何特殊之处)

1971年一位叛徒再次走入了毛主席的视野,意图暗杀他,幸好在他动手之前,中央率先察觉出了此人的不对劲,赶紧叫来了许世友,并交给了他一个秘密任务,要

2023-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