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123排行榜 > 资料 > 正文

佛教启示:欲望是痛苦的根源

时间:2023-07-27 03:17:01

相关推荐

佛教启示:欲望是痛苦的根源

如今的社会压力很大,所有的人都在为了前途命运、车子房子、老人孩子努力打拼,希望能够搏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是,长久的压力得不到宣泄,慢慢地就变成了心里上的疾病,很多人抑郁、甚至自杀。当然,也有人独具慧眼,找到了佛教,希望透过千年以来佛教的智慧,解决自身的问题。

可是,就像大多数人说的那样,如今是末法时代。确实有很多人希望学佛,希望寻求解脱之法,但真正走入正途的人却寥寥无几,多数人并不了解佛教的真义。有些人把学法搞得特别复杂,整日循规蹈矩,唱念做打,让人觉得神经兮兮的;有些人不懂装懂,又把佛法架得特别高,好像不食人间烟火一样,将人带入到迷信当中去,害人害己。

要知道,佛教当中的很多行为,并非刻意,或者不得不做才能够修行通达的,比如诵经念佛,比如参禅打坐,其本意是想让人通过这种形式或者方法,降服人躁动的心,但在一些人看来却成为了证悟必须的工具。为什么会这样?这跟普世的欲望,是脱离不开的,大家就是想着如果能够有一条非常明确的要求提出来,让世人能够明确的按照这个要求去做到,就可以解脱。

看吧,即便修佛,我们也同样是怀着强烈的功利心的,欲望,不单单是所有普通人痛苦的根源,对于佛门弟子,同样亦是痛苦的根源!

对于我们而言,首要的是要承认欲望,每一种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没有了欲望,整个世界可能便没有了意义。人们怕没有意义,所以就拼命地努力、死命地打拼,希望能够抓住一些什么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胜利的快乐,也存在失败的痛苦,所以喜怒哀乐就成为了社会的主流。但是终究,苦长乐短,苦多于乐,而佛教正是为了让大众摆脱这种痛苦,才出现,并用它独特的方式方法和角度,普度众生,希望人们脱离苦难。

其实呢,要正视,所有的痛苦也是源于欲望。但是,佛教讲,欲望是虚无的,是生于空性,灭于空性的。如果我们能够知道欲望的虚无属性,便能从欲望心当中脱离出来,从而从痛苦中脱离出来。貌似,这很难做到,一般而言,我们都觉得只有那种高僧大德才能够做到,甚至我们小部分人存疑,觉得其实没有人能够做到,而这一点怀疑恰恰就是你做不到的原因。

因为,你被“定住了”!你被牢牢地固定在了一个固有观念上,处在一个特殊的时间和空间的交叉点上,无法自拔,无法突破。正是因为人们有一个坚不可摧的时空观念,所以人们才被迫龟缩在一个狭隘的空间里。从我们一生下来,我们就被教导去抓的概念,就被灌输了“有”这种认知,以致我们长大后仍旧长期处在“有”这种状态里,不知道“空”为何物。

而佛法修行,让人脱离苦难的关键点就在于,要我们认识到“空”,心经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果我们能够从“有”这个固有观念里,达到“空”的彼岸,便能够自觉,便能够证悟,便能够成佛。

那么,如果做,我们才能够跳出这数千年来,普世认知,框在我们身上的圈圈呢?这里,我给大家提供几个小的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助益:

第一,改掉自己固有的坏习惯:比如有些人好说大话,有些人喜欢说教,有些人爱好抽烟喝酒,有些人喜欢打架斗殴等等,先从这些最基本的不好的习惯当中脱离出来,心才能一点点地平静下来,才能离道更近一点。

第二,从自以为是的恐惧中跳出来: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在害怕,怕什么呢?朋友面前怕自己没面子,家庭里怕对方抛弃自己,单位里怕自己没有地位,社会上担心自己被淘汰,现在怕自己没本事赚不到钱,未来怕自己没后路没有依靠,等等这一切,害怕啊,恐惧啊,其实都是根植于人的欲望,如果放下自己的欲望,便不会再害怕,不再害怕,也便没有了欲望,没有了恐惧。

第三,放弃自己固有的观念,随性而为:把那些,从小被灌输的对啊、错啊、好啊、坏啊,美啊,丑啊等,一切固有的框框,陈规死矩全部都放下,把那些你所认为应当如何如何的标准也放下,从心做事,从善做事,从有到空,放下执念,便会慢慢地从禁锢中解脱出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Fīo n а_____2023-12-01 15:34↘Fīo n а_____[火星网友]203.15.234.180
    这句话真是深刻,让人反思自己的人生追求。愿我们能懂得放下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
    顶0踩0
  2. 离覆枯骨2023-09-28 21:25离覆枯骨[江苏省网友]43.247.4.92
    佛陀的智慧无疆,让人深思欲望的力量。
    顶2踩0
相关阅读
揭秘希特勒的“卐”与佛教“卍”的区别与联系

揭秘希特勒的“卐”与佛教“卍”的区别与联系

希特勒对他们设计非常满意,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象征

2023-07-14

探寻梦想:月亮与六便士给予的启示

探寻梦想:月亮与六便士给予的启示

故事主人公查尔斯是一个受困于社会舆论和物质欲望的画家,他最终离开家庭和事业,展开了一段充满冒险和挑战的旅程

2024-01-25

登门坎效应是什么 登门坎效应的启示(学会得寸进尺)

登门坎效应是什么 登门坎效应的启示(学会得寸进尺)

这一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弗雷瑟,通过登门坎技术实验发现的,当时他们随机采访了一组人家,并提出要将一个小招牌挂在他们的窗户,这一组人家全

2023-10-01

佛教起源于哪里(佛教距离今天有多久的历史)

佛教起源于哪里(佛教距离今天有多久的历史)

后面将自己领悟到的信息传给了后人,在其八十岁的时候终于涅槃了

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