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皇帝问大臣:天下什么东西最大 大臣只说了两个字(皇帝当场重赏)

时间:2023-05-13 04:26:02

相关推荐

皇帝问大臣:天下什么东西最大 大臣只说了两个字(皇帝当场重赏)

皇帝问大臣:天下什么东西最大?大臣只说了两个字,皇帝当场重赏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如果你了解古代历史,你就会发现这句话确实不是假的。陪伴在皇帝身边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稍有疏忽都可能会导致全家人都因此而丧生。当然,如果够机智、反应快的话,还有可能会得到丰厚的奖赏。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大臣,皇帝问他是世界上最大的东西是什么,他以自己的机智赢得了皇帝的青睐。

这个人是赵普。他是北宋的宰相。有人将他评为“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意味着他几乎没有读过书,但是他很聪明并且也很能干。那么,在历史上,赵普真的只读过几本书吗?

宋太祖曾将他的年号定为“乾德”。在他想出这个年号之后,他感到非常满意,因此他对大臣说,恐怕过去的皇帝们都想不出朕这等年号。赵普听后,立即恭维起了皇帝,说陛下真是博学多闻,以前的皇帝怎么能和你相比呢?

可是谁能想到,宋太祖曾经在宫殿里看到一面铜镜,铜镜由后蜀铸造。铸造日期显示为“乾德四年”,不过后蜀在乾德三年中就灭亡了。如何能在4年造出这个东西?赵普很尴尬,说不出话来。旁边有一个翰林学士,名叫卢多逊,表明前蜀王衍曾使用过这个年号。宋太祖听后脸拉到了地上,恼羞成怒,把所有的怒气都发泄在恭维自己的赵普身上,他用沾满墨汁的笔给赵普画了一张大花脸,然后在画时斥道:“看你以后还读不读书。”

据说从那时起,赵普就变得和以前不同了。每次他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就是关上门,打开书箱开始读书。经常读到连饭都忘了吃,也没人知道他读了什么。只知道他上朝时,总是从《论语》里拽出几句话。当他去世时,人们发现他在家读的书确实只有一本《论语》。

那么,没有多少学问的的赵普又是如何成为宰相的?

据说选择胜于努力,这句话太适用于赵普了。他使自己和皇帝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要么在一起遗臭万年,要么一起大富大贵,赵普同时也是陈桥兵变的策划人之一。他参加了宋朝的建立后,后来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他也是主要的设计师。可以说,是他帮助宋太祖赵匡胤成为皇帝,并帮助他稳定了手中的权力。一般皇帝都想要这样的人,不想重用都难。

除了选择,他的成功还离不开他那灵活的大脑。有一则趣闻可证明赵普机智聪明的优点:有一天,宋太祖在大殿之上称赞赵普,说他可以与萧何媲美。大臣们怎么敢不同意皇帝的话?满朝文武皆表明确实如此。当他们要退朝时,宋太祖突然向每个人提出问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是什么吗?”

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困扰了很多人,每个人都不知道如何回答。说皇帝最大?又怕欺君之罪;若不说他最大,又怕皇帝不高兴。因此在场每个人都唯唯诺诺。唯独赵普脱口而出了两个字,听完后宋太祖非常满意。这两个字就是“道理”。事实上这个回答真的是太棒了,因为它是一个笼统的概念,里面包括许多内容。作为皇帝,如果他不讲道理的话,那么他的皇位很可能不会坐很久。因此,宋太祖对赵普回答的两个字感到非常满意,并当场给予了重赏。

尽管宋太祖非常宠信赵普,但他的人品还不够好,他很贪心。根据史书记载,南唐皇帝李煜给他送礼,一次给了他5万两银子,又有人给他送了瓜子金10瓶,他还倒卖宫廷物资,徇私舞弊,导致宋太祖晚年不得不惩罚他。

但是在宋太祖去世、宋太宗的登基后,赵普又卷土重来,由于宋太宗是在宋太祖意外驾崩后登上皇位的,而子承父业这个思想在宋朝又是根深蒂固,所以他的继位有点名不正言不顺。因此有很多人反对。这时,只有赵普站出来,说他有太祖皇帝留下的“盟书”。宋太祖很早就答应让他的兄弟继承王位。宋太宗很高兴,因此赵普也再次得到了重用。

赵普对太祖是忠心的,无负于太祖。赵普深知传弟不传子对王朝特别是对太祖自己和子孙的危害,一直在阻止赵光义的势力,是对太祖的大忠。实际上赵普罢相恐怕是赵匡胤犯的最大错误,直接导致他几年后他不明不白地死和太宗的上位。他本人是相信金匮之盟的,杜太后其实是出于自私,想做“一夫人生三天子”,岂不知北齐的娄太后也是三天子母,但有两个儿子把王朝搞得一塌糊涂。而且赵宋又不是赵匡胤继承他父亲的祖产,是人家自己拼出来的,传给弟弟太无理。但同时他本人也相信赵光义害死了他哥哥夺取了皇位。但赵普一直对离去的太祖保持着忠心。我注意到他出面揭露金匮之盟是在德昭和德芳死去之后,也即在他效忠对象的法嗣都去世之后。失去了进一步效忠的对象,同时又是在卢多逊打击之下,才出面。这即是无奈也客观上维护了王朝的稳定。

“半部论语治天下”,如何理解?

半部论语治天下应该是说,论语很高明,掌握其一半就能治理好天下。况且一般人读完全部也掌握不了论语的全部,掌握十之一二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大师才每日研读,最终大约是自己感觉超过一半了,发现治理天下一般就够了。哪有说什么不学无术就是好了。

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在儒学正统已经树立了地位之后说出来的,意思不是说有半部《论语》就能治天下,而是这天下已经纳入了道统里头啦,半部《论语》已经囊括了咱们的纲常伦理啦。半部论语治天下是说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在那个年代有其深远的影响力,第一点赞同,第二点我觉得宋朝治理国家肯定用得到儒家思想吧。半部论语治天下强调的是深读精读,温故知新。用这句来给自己懒惰找借口的只有小孩子吧。

就我本人来说,我没看过多少论语,所以不敢有更深的评价,但是我有时候在思考一个问题,它效果吗,如果有效果,老百姓为什么还是这么辛苦,那些读书人有多少是真正实行的,有多少只是为了做官不得已而为之,我从小到大没有学过多少国学,偶尔也只是诗词文章,其实它并没有对我产生多少影响,我接受现代的教育(并不是国学,仅仅是现代教育)仍然学到了一些精神,比如善良,宽容,正义等等,虽然也不是以它们作为践行人生,但是我有时候还是愿意去做的,所以这就回到原来的问题,它有用吗。我还是觉得现在的教育好,国学也仅仅是那个时代的道德产物和维护稳定的工具。

其实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是相当大的。如果没有这种思想做根基,你看看同时代的西方世界是什么样子。历史上,高级知识分子为国家百姓谋福祉,勇于担当任事的,数不胜数。不讲永垂青史的名人,普通的官僚因为水患蝗灾而自杀的,有没有人在西方历史中见到过?有没有人见过西方那个帝王下罪已诏的?有没有人见过西方可曾有过一批又一批以死谏君的臣子?有没有人在西方历史里见过几个贵族,当一辈子高官到老没钱下葬的?

传统上的儒门知识分子,根本就不是皇权的拥护者,标准的儒者一定是以人们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开创太平盛世为已任的。想想二千年前,亚圣孟子就提出君轻民重,舍身取义,这种观念,如果没有以天下为已任的觉悟,根本就不可能产生。诗词之道,对儒者来讲,反而是小道,只是现代人对国学的理解出了偏差,把诗词小道当国学,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记得在学论语之前,我脑中的孔子除了以前课本中的好学形象外,就是一个严厉,说话很枯燥的老头,当老师给我们讲沂水春风,看到曾皙鼓瑟希,铿尔,我就想,孔子在那里讲学,还有学生弹瑟,这个学习氛围应该是轻松的。他和学生交流,更像是鼓励引导学生自我思考并得出结论,不是那种喋喋不休的说教,当他落魄时说自己是块玉,待估而沽,有趣,乐观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他的那一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至今印象深刻。老师上论语也不是死板的讲解,他鼓励同学在理解后上台讲述自己的观点,然后一一答疑,概括主旨。

背起来头疼是真的,可是课上和同学老师观点碰撞之后,对孔子也越熟悉,关于他教育,政治,为人的思想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可惜的是中学时期,大多数老师上论语讲讲注解翻译就了事,文言文本身也比较艰涩难记,学生也不会去刻意分析孔子的形象。所以,如果仅仅依据刻板印象,给孔子贴了一个迂腐的标签,不对他的言行记录和所处时代的秩序进行了解,就无法理解孔子做事的目的和准则了,也无法得知他究竟是怎样的人。这无疑是一种傲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为我变坏2023-11-09 19:34.(为我变坏[安徽省网友]203.22.84.205
    @U-奔跑大臣真是机智,一语道破天下之大,简洁而又精准!
    顶5踩0
  2. U-奔跑2023-08-11 12:00U-奔跑[香港网友]120.91.46.127
    皇帝果然富有幽默感,这个答案简直太巧妙了!
    顶39踩0
相关阅读
古代最荒淫皇帝:建“极乐迷楼”玩一个月还意犹未尽

古代最荒淫皇帝:建“极乐迷楼”玩一个月还意犹未尽

然而隋炀帝究竟有多荒淫?从他命人在扬州兴建一座迷楼就可一目了然

2023-07-17

皇帝抽签问:皇位能传几代 结果出来后(大臣们个个吓得脸色苍白)

皇帝抽签问:皇位能传几代 结果出来后(大臣们个个吓得脸色苍白)

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古人到寺庙去求签问前程、姻缘等的预测

2023-01-19

刘子业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荒淫昏庸变态至极(传闻和姐姐乱伦)

刘子业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荒淫昏庸变态至极(传闻和姐姐乱伦)

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一位著名的暴君,他就是刘子业,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滥杀无辜

2023-06-15

皇帝死后被大臣用盐卤腌起来(太后见到后大怒斩御厨)

皇帝死后被大臣用盐卤腌起来(太后见到后大怒斩御厨)

即便数千年来,每位皇帝的结局各不相同,但史上却有一位奇葩皇帝不仅死于女色,最后还被风干做成帝羓,沦为名副其实的木乃伊皇帝

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