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短命神童:七岁为孔子师(十岁时被人用一根茅草杀害)

时间:2023-01-25

这样说是表示我对这件事的真实性有些怀疑,由于没有考证,所以在这里先当故事来说

TIPS:本文共有 651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4 分钟。

还是先说一个十年动乱时候的故事

说是故事,其实也相当于传说,当然传说也是故事。这样说是表示我对这件事的真实性有些怀疑,由于没有考证,所以在这里先当故事来说。

在十年动乱初期,某地(我不说什么地方了)在"破四旧、立四新"的运动中,把一个叫做"圣公"的木雕像弄到批斗会上批斗。当地的一些老者都不敢说什么,但是红卫兵小将们却不管那一套,一个个声嘶力竭,情绪激昂,不但对圣公像口诛,而且还进行了"手伐"。

一个戴着红袖标的年轻人指着圣公像大声说,我当圣公爷有什么神奇,不就是一个木头疙瘩吗?都说你有灵性,我今天就打你一下,看你能把我怎么着?说完,照着圣公像的脸一掌打去。没想到忽然觉得自己脸上好像被谁打了一耳光,不但火辣辣地疼,鼻口里还流出鲜血。

这多像电视剧《济公》里的情节!

批斗台下的人看了都感到奇怪,场面有些乱了起来。那年轻人还想再打时,手却抬不动了。到会的老人们心里明白,都在心里暗暗说这是报应。

据说,这个圣公像就是后人称为圣公的项槖。槖死的时候才十来岁,却不知什么竟把他雕刻成一个长有胡须的老人了。

关于项槖的历史疑问

项橐(xiàng tuó)是历史上一位被孔子称为"生而知之"的神童,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因相传孔子曾经拜他为师,因此被后世人尊为"圣公"。

正史里没有对项槖的完整记载。他第一次出现在史籍里应该是《战国策》,上面只有"夫项槖生七岁而为孔子师"短短十一个字,这还是甘罗口头上提及的。后来的史书,如《淮南子》《论衡》等,也是承袭了《战国策》里的简单说法。司马迁的《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里亦是如此。

历史上都认为孔子曾经拜项槖为师,可是孔子竟没有把此事写入《春秋》,《史记·孔子世家》中也没有相关记载。那么孔子"师项槖"的历史依据又是什么呢?

所以我认为,项槖有可能只是一个传说。因为历史上流传的有关项槖的事迹,在一定程度上都带有神话的性质,用我们今天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那是不可能存在的。

项橐短暂的一生充满了神秘和传奇色彩,而我们最为熟悉的则是他七岁的时候,至圣先师孔子曾被他的一些问题难住,然后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教。

这便是《三字经》里所说的:"昔仲尼,师项橐"。我认为,这里的"师"指的是孔子向项橐请教问题,而并不是真正的拜他为师。有人说当时孔子和项槖打赌并被项槖提出的问题难住,然后设案焚香,行了拜师之礼。这毕竟只是传说,我们所需要的是历史证据!但是没有。

也有人说,圣人毕竟是圣人,圣人的做事原则就是与常人不同,拜一个小孩子为师又有何不可呢?我并不否认有这种可能,但这仍然是人们"想当然"的结果。

所以,对于项橐这位神童,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并不是怀疑他的聪慧,我是在怀疑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这样一个神童出现过。即使有,过度的神话也使项槖失去了他本来的面貌,因此便出现了关于他的各种神秘和奇异的传说。

项槖出生时的神异现象

项橐的父母生活在春秋时期莒国(今山东省日照市)一个叫袁家庄的村子。想来项氏在这个村子里也不是大户,他的父亲叫什么史书里没有记载,只知道他的母亲姓魏,人称魏氏。

古代农村家庭里的女人,勤劳是她们的天性,即使怀孕期间,也总是忙里忙地外不会闲着。据说,魏氏怀孕期间仍经常与邻居家一位妇女及其小姑一起到幽儿崮拾柴、挖药等。

这一天,三人刚到幽儿崮没多久,魏氏忽觉腹中阵阵坠痛,有经验的邻家妇女知道魏氏将要生产。可是回家似乎已经来不及,只好找一片平坦地,薅(hāo)了一些茅草铺在地上,让魏氏躺下。不一会魏氏便生下一男孩,这是一件大喜事,却也一件奇怪的事。

有何奇怪?原来孩子生下来后,脐带和母体连着,本以为用挖药的铲子很容易就能铲断,却费了半天的功夫都没有成功。又试着用牙咬,用石块砸,忙活一通,还是没有弄断。邻家妇女累得坐在地上喘息,抬胳膊拭汗的时候忽然看到自己手上刚才薅茅草时被划破的伤口,便想何不用茅草试试?于是顾不上休息,扯来一根茅草就去割那脐带,没想到轻而易举地就把脐带割断了。

三人对这奇怪的事情也没有在意,由于事发突然,只好用盛药材的袋子简单把孩子包裹了一下,于是相扶着下崮。魏氏的丈夫听说妻子在山上生了孩子,就跑去把妻儿迎回家,给孩子擦洗一番,换上准备好的小衣。随手把那小口袋扔在一边。

魏氏笑道,怎么能把它扔了呢?这孩子生在山上,当时别无他物,幸好有这口袋包裹,看来他和小口袋有缘啊!

说的也是。丈夫重新把小口袋拾起,小心折叠起来。正愁这孩子不好起名呢,既然和这口袋有缘,不如就叫"槖"吧。魏氏也觉得不错,父姓项,以后大名就叫项橐。

"槖"是一个古汉字,现在基本上用不到了。《说文》里的解释是:"槖,囊也。按,小而有底曰槖,大而无底曰囊。"这里的"无底",是指口袋大,用手够不到底,并不是说大的口袋没有底,没有底怎么用来装东西呢?

婺源《汝南项氏宗谱》记载,项橐,字仲廉,鲁人,生周敬王丁未(前494)三月十八日。也有的文章里说是四月初八日,感觉还是应该以《项氏宗谱》为信。

项槖出生的奇怪现象,放在今天没有人会去相信。但在当时无疑给他的出生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又神奇的色彩。可惜的是,茅草割断了他的脐带,后来却也成了杀死他的凶器。

项槖幼年时的神奇传说

在父母的悉心抚育之下,小项橐渐渐长大,越来越显得和一般的孩子不同。他不但长得眉目清秀,面貌俊美,而且非常聪慧,无师自通,很快就显露出了他的神童特点。

项槖四五岁的时候,对周围的事物就充满了强烈的好奇,经常会提出一些让大们难以回答的问题,同时又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有一年夏天,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眼看一场大雨即将落下。项槖的父亲慌慌张张地跑回家,并叮嘱小项槖雨天打雷打闪的时候不要出去乱跑。

项槖奇怪地问道,天上为什么会打闪打雷呢?

父亲说,打雷的是雷公,闪电的是电母娘娘,雷公让电母用闪电照明,他好准确地用雷轰劈那些坏人和妖怪。

项橐反问道,那为什么只有夏天有雷电而冬天却没有呢?难道冬天里就没有坏人和妖怪了吗?

只此一问,就把父亲问得张口结舌,说不出道理来。

雨过之后,到了傍晚,项槖的舅舅出门返家时路过项家,打算在这里歇息一晚。晚上晴空万里,繁星满天,一家人陪着舅舅在院里乘凉。舅舅也知道项槖聪颖,随口逗项橐说,橐儿,你能告诉我天上有多少颗星吗?

项橐坐在舅舅的腿上,脱口答道,有一天星。

一天星究竟是多少?舅舅接着问。

跟地上的人一样多。项槖毫不犹豫地回答。

舅舅刚要再问,项槖指着舅舅的头发,反问道,舅舅你的头发有多少根?

舅舅模仿项槖刚才的话回答说,跟你的一样多,不信你就一根一根地数数吧!

项橐调皮地说,那好,你把头发拔下来,我数就是了。

一句话惹得一家人哄堂大笑。

一个只有四五岁的孩子,思维这样敏捷,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当今,都是很少见的。然而项槖不仅聪明,而且还大胆机智。

舅舅走后第三天,项橐正在门口玩耍,一只老母鸡带十几个小鸡在不远处悠闲地觅食。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只老鹰,从空中俯冲下来要捉母鸡。母鸡受到惊吓,一边咯咯地惊叫,一边用翅膀护住小鸡。项槖见状,急忙跑了过去,伸手把旁边的一棵腊树条勒弯,前腿弓后腿蹬,警惕地注视着有恃无恐的老鹰。当老雕再次俯冲下来,项橐把手一松,蜡条树反弹过去,正好结结实实打在老鹰的身上。老鹰惨叫一声,惊慌地飞走了。

项槖版的《天方夜谭》之“渔夫的故事”

项橐经常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就像我们现在有的孩子也经常问起这个问题一样。通常我们都会编个瞎话哄骗一下孩子,说什么拾来的,捡来的之类。当然大部分孩子都是不想相信的。

项槖的母亲也告诉项槖说他是父亲在凉汪里打鱼时打上来,装在渔篓背回来的。项橐这孩子当然不会相信,但对凉汪却产生了兴趣。凉汪其实就就是一个水湾,离项槖的家并不远。这里的水冬暖夏凉,里面生长着很多鱼类。

终于在夏天的一个中午,项橐和几个小伙伴真来到了凉汪,却正好碰到一件怪事。原来是一个老渔翁和一个怪物在争执。那怪物张牙舞爪,长得像头水牛,头上长着独角,两眼发光,还会像人一样说话。小伙伴们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东西,心里很是害怕,不敢上前观看。

项槖虽然也有些打怵,却极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大着胆子上前问道,老大爷,这是怎么一回事啊?

老渔翁说,刚才我打鱼的时候打上来一个小葫芦,上面系着黄绫符子。我以为里面装着什么宝贝,便解开黄绫,打开盖子,不想从葫芦里蹦出一个小东西,落在地上打了一个滚,就变成了这个怪物。什么也不说,就想把我吃了!我又没有招惹过它,世上哪有这种道理?

那怪物打了声呵欠,闷声闷气地说,我本是天廷中的独角神兽,因犯了戒被玉帝封在葫芦里投进凉汪两千年多了,苦于葫芦被黄符封着,没法出来,今天终于重见天日。这些年来我在葫芦里又饥又饿,此时出来,正好把他吃了填填肚子。

聪明的项橐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心里马上有上有了对付怪物的办法。只见他把眼睛一眨,高声对老渔翁说,你这样大年纪,怎么还骗我们,你看它身躯这么大,葫芦这么小,几乎连他的一只拳都装不下,他的整个身子又怎能装进小葫芦里?

老渔翁着急着地说,我说的可是真的,不信你问它!说完用手指了指怪物。

我还真不信!项橐转头对那怪物说,你真的有这种变化本领吗?

怪物神气地说,那是当然!

项槖把嘴一撇,骗谁呢?除非你再钻进这葫芦里让我们看看,如果是真的,你不但可以吃了这位老人,我们也愿意让你吃掉!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了指身后的小伙伴。

那怪物听了很高兴,问项槖,此话当真?

项槖说,骗你是小狗!你就试试看。

那怪物大叫一声,你就看好了!说罢又在地上打了一个滚,那身子便越缩越小越缩越小,最后变成一条小泥鳅那样大,嗖的一下就钻进葫芦里去了。

项橐见怪物上当,赶紧把盖子盖严,又从渔夫手里拿过黄符把葫芦封好,喊一声去你的吧!用力将葫芦重新抛入凉汪之中。

呵呵,这件事怎么和《天方夜谭》里的那个《渔夫的故事吧》长得这么像呢?是项槖先做下的还是那个外国渔夫先做下的呢?回头还真得好好考证一下。

三难孔子及孔子拜师

关于项槖聪明才智的故事还有很多,而流传最广,意义也最深远的就是他"三难孔夫子",孔子拜项槖为师的故事了。对于这件事,我曾在另一篇文章《孔子和一个小孩玩脑筋急转弯,结果输得很难堪》中写过一次。此篇文章本来想一笔带过,却发现这次的版本和原来写过的又有所不同,所以横下心来再写一次。

春秋时期的大学问家孔子门下有弟子三千,还有出类拔萃的七十二贤人。他不仅在鲁国设坛讲学,还常常带着弟子到处游学,传播儒家思想。有一次孔子率众弟子去莒国东南海边纪障城的路上,遇到几个孩子在路上玩耍。孩子们见有车马到来,都纷纷躲避到路边。但唯有一孩子站在路中间,任凭子路如何劝说他还是不避不躲。

这个孩子正是时年已经七岁的神童项橐。

孔子在车上拆开车帘,探身问道,谁家的小孩这样无知无礼,在路上阻挡车马行走,几个意思?

项橐的父亲此时正在不远处锄田,见儿子淘气,就大声地呵斥他让他快点躲开。孔子也说,你看你父亲都说话了,你还不赶快让开我们好过去。

项槖不但没有让开,反而一本正经地说,此处有城池,车马怎能过去?

孔子问道,城在何处?

项槖用手一指地面,城在我足下。

孔子嘴里小声嘟嚷着,我倒要看看你这城是什么样子。于是下车,果然看到孩子正站立于石块筑起的"城"中。孔子笑道,此城作何用途?

抵挡车马军兵。项槖回答。

我们的车马想要从这里过去,怎么办呢?

我这城非常牢固,城门又已经关闭,没有办法通过了!

子路有些生气,孔子却不动声色。他上下打量着项槖,问道,那怎么办呢?

项槖反问道,你认为应该是城躲车马,还是车马躲城呢?"

孔子一时语塞,只好命子路带车马绕"城"而过。子路心里怏怏不快。

走了几步,子路看到项槖的父亲锄地,便想故意为难他一下,上前问道,农家在做什么?答道锄地。

子路又问,看你忙忙碌碌,不知手中锄头每天抬落几度?见农夫答不出,子路心中窃喜,觉得总算出了口气。

这时项橐从后赶来,说道,我父亲年年锄地,自然知道手中锄头每日抬落几度。但是先生你每日出行必乘车马,想必应该知道马蹄每日抬落几度吧?

子路一下子被问住,面色通红。

孔子见项槖思维敏捷,机智聪颖,实乃神童,便又下车,细细打量了项槖一番,我看你年龄虽小却才智过人,现在你我各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你看如何?

项橐把脖子一挺,你们可不能戏耍我。

童叟无欺。孔子说,我先问你,人生于世,皆托日月星辰之光,地生五谷,方养众多生灵,你能否告诉我,天有多少星辰,地上多少五谷?项橐连想也没有想,随口答道,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

孔子等人听了项槖的回答,暗暗称奇,真是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啊!

现在我来问。项橐说,人的身体比地小,眉目比天低,二眉生于目上,天天可见,人人皆知,夫子可知二眉有多少根?

孔子被问得愣住了,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啊,竟然想了半天也没有回答上来。无奈此前有"童叟无欺"的君子之约,于是命子路等人整冠设案,正要拜师,不想项橐已纵身跳入旁边水塘中。孔子不知如何是好,只得站在塘边等待。

一会,项橐浮出水面,说,拜师不是小事,要沐浴后方可行礼,夫子何不也来沐浴一番?

孔子回道,我不不曾学过游泳,担心沉下去就浮不上来了。

项橐说,夫子说的不对,鸭子也没学过游泳,反而能在水面上自由游走,也没有沉下去啊。

孔子辩说,鸭子有离水之毛所以不沉。

此话又不对了,项槖说,葫芦并无离水之毛,可也能浮而不沉。

孔子回答,葫芦形圆而且内空,所以不沉。

哈哈!还是不对!大钟形圆而且内空,又为何沉而不浮?

孔子最终还是没有话再接下去了,尴尬而又尴尬地站在那里不再说话。最后,孔子设案行礼,拜项橐为师。

这是一个美谈,也是一个奇谈,它同时还是一个怪谈!直到现在,恐怕还没有人对此事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历史学家都这样说,大家也都在这样说嘛,于是这件事情就渐渐地被人们所接受了,而且深信不疑。

但是我认为,项槖三难孔子的事情或许有,但孔子拜一个孩子为师恐怕就是后人附会,目的就是为了使项槖之"神"更加突出。

事实也正是如此。项槖三难孔子,孔子拜项槖为师的事情一经传开,七岁的项槖声名大噪,却同时也为他铺设了死亡之路。人们常说"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虽然带有贬义色彩,但项槖的确是历史上因聪明而被害死的第一人。

圣公山七合寺

项槖究竟是怎样死的?

春秋末期,周王朝政府日趋衰落。周敬王时,各诸侯国称雄争霸,为了各自的利益穷兵黩武,相互利用相互制约相互攻打杀伐。各国都在利用一切手段笼络人才,为他们的政治目的服务。

项橐三难孔子的事情流传开来之后,小项槖便有了大名声。各诸侯国都担心项槖长大之后,一旦辅佐于哪家诸侯,定能一统霸业,那对自己肯定是不利的。

其实这种担心未必不是多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聪明是聪明了些,但是要说到他能辅佐哪一个国家,或是够危害到哪个国家的利益,似乎为时过早。即使等到十年以后,项槖真正成了治理国家的奇才,那时的政治格局会变成什么样子谁能预测?所以这些说法并不可信。

所以,下面的内容我只能当故事来讲,大家也只能当故事来听,反正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为了得到项槖这样的神童奇才,诸侯各国争相派出武士,打探项橐住处,以便把他"邀请"到本国,假以时日,说不定他就能成为一位真正的治国栋梁。

为避免儿子被抓,项槖的父母他藏在村东边山上的一个石洞里,用石头把洞口死,又做了伪装,并早晚为他送饭。哪曾想后来还是被吴国和齐国武士知道了,吴国人抢先一步劫持了项槖,在带项槖下山途中被齐国人拦截。吴国人知道此处离齐国较近,硬闯硬拼肯定不行,于是带着项槖在山中隐藏起来,再寻找机会逃走。而齐国则派人把山团团围住,这样一直相持了五天五夜。

后来吴国人自知无法从齐国人的包围中带走项槖,为了避免项槖落入齐国人手里,他们决定把项槖杀死。本以为一刀就可以结果了项橐性命,哪知刀枪对项橐根本不起作用。折腾了半天,仍然没有杀死项橐。

这时,吴国人中有人知道项槖出生时用茅草割断脐带的事情,于是建议用茅草一试。结果,神童项槖被吴国人用茅草杀死在山中。

项槖遇难时,年仅十岁。也有说是十二岁。可叹的是不管是十岁还是十二岁,一代神童就这样死于非命,给历史和后人留下诸多遗憾!

有人说,日照市碑廓镇东北八公里处有一山,叫躲子山,也称想子山。山上奇石峭崖,有石洞若干。传说当年项橐就在此山躲藏遇害,因而得此山名。

我们转型不易,新知识内容立足于正能量、实用,觉得《短命神童:七岁为孔子师(十岁时被人用一根茅草杀害)》对你有帮助,请留言收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不迁怒不贰过是孔子哪位弟子 颜回(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不迁怒不贰过是孔子哪位弟子 颜回(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quo;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颜回的简介资料颜回是鲁国都城人,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在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

2023-09-12 #探索发现

韦编三绝的故事 孔子精读易经导致皮绳磨断(比喻学习刻苦)

韦编三绝的故事 孔子精读易经导致皮绳磨断(比喻学习刻苦)

...那时候由于没有纸张,常用竹子做成竹签在上面写字,而一根竹简只允许写一行字。所以一部书的完成需要大量的竹简,书的内容要全部落到竹简上才算完成,最后还要用牢固的牛皮绳将竹简按顺序编联起来,以方便阅读,这样...

2023-01-22 #探索发现

香茅草烤鲫鱼:探秘制作美味的烤鲫鱼秘诀

香茅草烤鲫鱼:探秘制作美味的烤鲫鱼秘诀

香茅草烤鲫鱼是一道充满异域风情和香味的美食,以清新的香茅草为调料,搭配鲜美的鲫鱼,做出的烤鱼香味浓郁,口感鲜嫩可口。制作香茅草烤鲫鱼的关键在于腌制和烤制过程。首先将新鲜的鲫鱼用盐和香料腌制入味,然后在...

2024-01-26 #综合

韦编三绝主人公是谁 孔子反复研读易经(到死也没完全理解)

韦编三绝主人公是谁 孔子反复研读易经(到死也没完全理解)

...了。孔子那个时期并没有纸张,记录知识的材料是竹简,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最多几十个,想要完成一本书需要非常多的竹简,等知识内容全部都编写完成以后,还需要用非常牢固的牛皮绳,将竹简按照循序给串联起来,这...

2023-07-07 #探索发现

古代最聪明的小孩排名 历史上最聪明的五个神童(个个年幼成名)

古代最聪明的小孩排名 历史上最聪明的五个神童(个个年幼成名)

在古代时期有很多小孩都聪慧无比,在未成年阶段就表现出超出成年人的才学和智商,并为人称道,下面就和小编去看看古代最聪明的小孩排名吧。古代最聪明的小孩排名蔡文姬据说蔡文姬在6岁的时候就能够辨别弦音,蔡邕在...

2022-12-19 #探索发现

孔子后人为什么在台湾(孔子后人近况揭秘)

孔子后人为什么在台湾(孔子后人近况揭秘)

导语: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被称为圣人,他就是孔子,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孔子确实对中国历史有着比较大的作品,中国儒家文化也是孔子研究出来的。但是孔子离我们实在有些遥远,很多人对他的后人比较好奇,下面探秘志带大...

2023-06-03 #科学探索

孔子改制考是怎么回事(谁提出了孔子改制考)

孔子改制考是怎么回事(谁提出了孔子改制考)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曾经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封建帝国,在这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国人民始终将孔子作为自己内心中的信仰,把孔子的众多学说当成自己内心坚守的根本学说,孔子在每个人心目当中都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2022-12-06 #历史趣闻

孔子的故事 孔子误认为颜回无规矩(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

孔子的故事 孔子误认为颜回无规矩(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

...然后煮成稀饭,等到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竟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孔子假装没有看见,当颜回来请孔子吃饭的时候,孔子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需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怎么能自己先吃?颜回听到这话,...

2023-09-04 #探索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