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清华考试出上联“孙行者” 多数人弃答(一人写下三字令题官称赞)

时间:2022-12-25

其实真相并非如此,民国时期的国文试卷出现过许多神题,1932年,清华大学的入学考试中就出现了一道难题,考生纷纷傻眼

TIPS:本文共有 333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网上曾经有流传民国时期的高考题,很多网友觉得十分简单,比起现代高考题来说难度要低很多。

其实真相并非如此,民国时期的国文试卷出现过许多神题,1932年,清华大学的入学考试中就出现了一道难题,考生纷纷傻眼。

只见卷子上印着这样一道题:“以‘孙行者’为上联,请对出下联。”

考题的出题者是国文大师陈寅恪,他的本意是考察考生国文素养,没想到这么多人直接放弃作答。

批改卷子时,他连连叹气。突然,他的眼前一亮,面前这份答卷上,考生也只写了三个字,却让他拍案叫绝,连连称赞。

这个考生是谁?他给出了怎样的答案?

图 陈寅恪

名师巧出题,无情之对

其实,1932年正是陈寅恪第一次担任出题官,不成想误打误撞造就了这一段佳话。

以往的清华大学入学考试题由中文系主任朱自清负责,不巧的是,这一次新生考试正撞上他出国访问时期,中文系主任的职位由刘文典暂为代理。

清华大学当时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学,入学考试题当然也有很多人盯着。这项任务交给谁好呢?刘文典犯起难来。

斟酌再三,刘文典想到了一位传奇人物。那就是有国学大师之称的陈寅恪。

刘文典一向自大,但在他看来,如果说天下“真正的教授”少之又少,陈寅恪可以算一个,他自己则只能算半个。因此,在入学考题无人可接时,他第一个想到了陈寅恪。

图 刘文典

陈寅恪虽然没有出过题,但已做了多年的批卷老师。在他看来,往年的考题太过平庸,中规中矩没有意义,刘文典的邀请正合他的口味。不过他也正要前往北戴河,时间紧急,陈寅恪稍作思考,给了刘文典两道题。

刘文典定睛一看,一道是作文题,题为《梦游清华园记》,一道则更简短,是一个对子题,上联是“孙行者”。

这么简单的题目,也太敷衍了吧?其实不然,这是陈寅恪深思熟虑的结果。

他认为,华夏文明博大精深,完全可以用最简单的形式做最精彩的呈现。

比如这道作文题正是给了考生最大的自由度,写清华印象还是期望憧憬?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这些全由考生自己决定,可以最大程度表现他们的文学功底。

图 陈寅恪

第二道题则更为别出心裁。对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国学考试怎么能不考对对子?

他设置的只有三个字的对子属于“无情对”,要求对字意思相符,结构工整对仗,同时要保证上下联绝不相关。如果说作文题是门槛,那么对子显然就是真正拉开差距的难题。

究竟有谁能对出这个“无情对”,能在如此“无情”的考官手下拿到分呢?

令陈寅恪失望的是,由于国内时局动荡,国学日益衰微,同学们大多交了白卷,不然就是胡乱对了一些“猪八戒”“唐三藏”之类,完全没有理解无情对的意义。

“无情对”之所以被称为难度极大的对子类型,就是因为上联和下联毫不相干,不能有一点合得上的地方,同时还要保证符合传统对子的要求,必须保证工整对仗。

考生答不出来,在陈寅恪意料之中,却还是无法抑郁地觉得失望。

在数个零分考卷后,他突然看见了一份答案,眼前忽然一亮。

只见这名叫周祖谟的考生,用工整的字体写道:“胡适之。”

陈寅恪当即赞道:“凭借这三个字,周生想去哪里念书,恐怕都是绰绰有余的!”

图 陈寅恪

研学路漫漫,上下求索

这位答题者究竟是谁?有什么来头?

这一位北京书生,一时之间成为了风靡一时的人物。

其实,周祖谟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从小接受传统国文教育,对国学深有研究。

正是靠着深厚的国学底蕴,他对出了如此妙句。

这次考试,他报名了北京大学的国文系和清华大学的英文系,最终拿到了两校的录取通知书。

图 周祖谟

在清华大学的入学考试中一鸣惊人之后,周祖谟备受关注,但是由于家境不宽裕,他最终选择了学费更低的北京大学。

有趣的是,被拿来对对子的胡适正是北京大学的校长。他早听说过这位把自己的字写进考题、因此在陈寅恪那里拿了满分的考生,对他十分欣赏,想要和他交谈。

周祖谟却一直躲着他。在他看来,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和胡适亲近,未免有攀关系的嫌疑。这位出生在北京的少年正是意气风发之时,他对很多事都很倔强。

图 胡适

他的倔强更多表现在求学上。在北大,他天天泡在图书馆,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一来二去,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都认识了他,听他说要哪一本书的哪个版本,就找出来给他看。

不仅北大的图书馆,在北京,没有哪个图书馆能逃过周祖谟的“火眼金睛”。

他和北京图书馆的丁主任结为了好友,《华裔学志》图书馆的负责人特意为他网开一面,准许他把《大正大藏经》带回家去抄录。

最初他凭借“孙行者”一联在文学界名声大噪时,还有人觉得他是运气好。在发现他在求学之路上如此求知若渴之后,再也没有人质疑他的实力。

图 周祖谟(右)

周祖谟信奉“积学以储宝”,在治学方面,他勤奋地摘抄并记录,反复地思考琢磨。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周祖谟迅速汲取知识,很快就拥有了丰富的学识。

大学毕业后,周祖谟做了语言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一头扎进语言学的海洋。

渐渐地,他所涉猎的知识范畴扩宽到了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和校勘学,随着他的知识储备不断丰富,他接到了北大的聘书,应邀成为了北大的教授,后来更是深耕成了名满中外的语言学家。

图 周祖谟手稿

在汉语教学中,周祖谟也用心钻研教学内容。从教五十年里,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会重新编写教材。

在本科生的语音课上,他会对每个学生的语音情况一个一个地了解采集,以此制作语音卡片。

在他眼中,汉语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对于一堂完整的课,应该像钢琴家演奏乐曲,有序曲,有高潮,也有尾声。上他的课,学生从来不会觉得枯燥。

文豪对大圣,好在何处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还在迷惑不解,“胡适之”不是胡适的字吗?周祖谟当初到底是怎么想的?怎么就和“孙行者”对上了呢?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以文豪胡适之对大圣孙行者,到底好在何处。

“无情对”的出处是清末的张之洞大师,当时他与宾客摆酒设宴,一时兴起对对联作乐。

在朋友之间答对,一般都是依靠一个固定的事物当做主题,以此作上下联。

朋友有意为难,出了一个“树已半寻休纵斧”,这里的“寻”是一个量词,意思是树已经长得很宽。

大家都等着看张之洞抓耳挠腮的样子,没有想到张之洞抚掌大笑:“果然一点不相干!”

宾客们反应过来后哄堂大笑。“点”也是量词,这七个字对仗十分工整,可是完全没有按照主题来对,可不是和主题“一点不相干”嘛!

图 周祖谟

而回头看我们这幅“无情对”,又有哪些精妙之处呢。

首先看对仗层面。可以发现,“胡”对“孙”都是姓氏,作为一个人物的开头,可以说再契合不过。

而以“适”对“行”更是让人称赞。“适”在古文中有到达之意,而“行”则是行走,不仅两个都是动词,而且一动一静,十分巧妙。

最后,“之”和“者”都是虚词,“之乎者也”可谓国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们天生亲近得像同胞兄弟,用作对联极为合拍。

图 周祖谟等人合影

在音律方面,对对子也和对联、律诗一样讲究平仄。孙行者的韵律是“平平仄”,胡适之的韵律是“平仄平”,完全符合音律规则。

周祖谟后来回忆这件事时提到,当时他的脑中出现了两个答案,一个是“王引之”,一个是“胡适之”。

粗略一看,王引之好像也符合提议,那么为什么他最后选择了另一个答案呢?

出题人陈寅恪亲自解答了大家的疑惑。他设置的参考答案本来有两个,一个是“祖冲之”,一个是“王引之”。这两个下联都不错,但都没能对上一个细节。

“苏东坡有一句诗,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这里除了‘行’和‘退’都是形容步履前进的动词,‘者’和‘之’都是虚字之外,还有一个巧妙的细节,那就是‘韩’和‘卢’连起来正是犬名。”

所以,陈寅恪心中真正的答案只有“胡适之”,因为将“胡”和“孙”相连后,再加上反犬旁,则是“猢狲”,正是猿猴的别名。周祖谟正是想到了这一点,才拿到了满分成绩。

图 陈寅恪

结语

在“孙行者”名噪一时的时候,有许多人对大出风头的陈寅恪和周祖谟颇不服气。

有人说,周祖谟不过是误打误撞,瞎猫遇上了死耗子。有人说,陈寅恪故意出怪题刁难考生。

面对这些人对他们才学的质疑,陈寅恪和周祖谟都没有选择回击,而是继续做自己的事情,让时间证明一切。

他们两人颇有些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惺惺相惜,周祖谟是陈寅恪欣赏的才子,陈寅恪是周祖谟一生感谢的、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大师。

他们的生活没有过多交集,但在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上,都靠自己的勤勉走出了一条辉煌的人生之路。

这或许也能给我们一些启迪,也许在很多时候,只要我们全心全意向着梦想中的自己冲去,不知不觉间,道路两旁已经有鲜花开放。

我们转型不易,新知识内容立足于正能量、实用,觉得《清华考试出上联“孙行者” 多数人弃答(一人写下三字令题官称赞)》对你有帮助,请留言收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1932年 清华考试出上联“孙行者”(多数人交白卷 仅一人得满分)

1932年 清华考试出上联“孙行者”(多数人交白卷 仅一人得满分)

...期的国文试卷出现过许多神题,1932年,清华大学的入学考试中就出现了一道难题,考生纷纷傻眼,一半人直接交了白卷。只见卷子上印着这样一道题:“以‘孙行者’为上联,请对出下联。”考题的出题者是国文大...

2023-08-23 #历史趣闻

730分高考状元杨晨煜 清华期末考试会咋样(网友:前五名没戏)

730分高考状元杨晨煜 清华期末考试会咋样(网友:前五名没戏)

...国内奥赛和其他方面表现强势的免试生。所以在清华期末考试后,很多人看好杨晨煜的考分,按照高考成绩来看,应该可以排到智班的前五位置吧,但是有网友给出了新的看法:前五根本没戏。主要是因为杨同学所在的班级成员...

2023-01-03 #历史趣闻

民国高考:英文数学题难哭+国文题吊打高考语文试卷

民国高考:英文数学题难哭+国文题吊打高考语文试卷

...可怕”的400分就能上清华北大的是时代,但是,750分的高考试卷就一定会变得简单吗?现在没有人敢下这样的结论。但是,如果看过民国时期的高考,同学们一定不会再抱怨现在的高考难、语文成为拉分科目。民国是一个大师频...

2024-01-23 #综合

北大公共管理研究生就业与考研指南:实践经验分享与北京大学公共事业管理硕士考试解析

北大公共管理研究生就业与考研指南:实践经验分享与北京大学公共事业管理硕士考试解析

【#近七成清华毕业生进入体制内#】#为何清北毕业生去向那么受关注#?每年,中国顶尖学府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去向,往往备受关注。近日,清华和北大发布了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清华大学毕业生共7441人,相较上...

2024-01-23 #综合

探寻清华财经学院与清华财政学考研之路

探寻清华财经学院与清华财政学考研之路

...财经学院考研指的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招生考试。此考试是一个学习研究经济管理学科、培养新一代经济管 理领军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我们从多个方面来看看清华财经学院考研。一、招生情况清华财经学院...

2024-01-26 #综合

古代科举考试有多难 看看清朝科举考试的题目(你能考上吗)

古代科举考试有多难 看看清朝科举考试的题目(你能考上吗)

...的优秀人才。考中秀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经过三场考试:县里考一次,府里考一次,最后到省里提督学政那里考一次,俗称“小三元”。根据考试成绩和资历,秀才被分为三等,只有考到一、二等级的合格者才能获得“秀...

2023-07-08 #历史趣闻

全国高中清北录取排行榜(全国哪个高中升入清华北大人数最多)

全国高中清北录取排行榜(全国哪个高中升入清华北大人数最多)

对于楼上发表一点个人看法...实话说,人大附应该是北京考试最强的高中但是对于综合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北京四中做得更好不知你看没看过一个人大附学生家长的博文,那个孩子学出来以后,由于数学题做得太多而根本没有顾...

2023-06-25 #综合

清北自主招生中学排行榜(关于清华北大自主招生问题)

清北自主招生中学排行榜(关于清华北大自主招生问题)

...哪所学校会采取哪种政策,还需报考者熟悉。在自主招生考试的过程中,一般有三类考生在自主招生考试中比较有优势:1,参加全国或省级赛区英语或作文赛事,并获取名次的考生;2,单科成绩(如物理、化学或者生物等)特...

2022-12-08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