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123排行榜 > 综合 > 正文

传承千年:河北古稀老人十余载吟唱故事

时间:2024-01-28

故事发生在河北乡村,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自幼醉心于乡土歌谣,十余载如影随形地吟唱着千年传承的歌诗。他用悠扬的歌声将古老的故事传承了下来,将乡村的智慧和文化传播给年轻一...

TIPS:本文共有 267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故事发生在河北乡村,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自幼醉心于乡土歌谣,十余载如影随形地吟唱着千年传承的歌诗。他用悠扬的歌声将古老的故事传承了下来,将乡村的智慧和文化传播给年轻一代。在生活的艰难中,老人始终坚守着这份热爱,让古老的歌谣在乡村传唱不息。他的坚守让人们感受到了乡土文化的魅力,也使古老的歌诗焕发出新的生机。这段悠久的历史,凝聚着老人的坚定与智慧,也成为了这个乡村的一段佳话。

学歌诗、唱歌诗、传承歌诗……在河间市,一位古稀老人与歌诗融为一体,长年骑着自行车奔波于乡野间,义务传播河间歌诗十余载,乐在其中。这位老人名叫王寿增,今年72岁,家住河间市行别营乡行西庄村。

“河间歌诗”起源于汉代,有着跨越千年的魅力。在毛亨、毛苌叔侄二人传播《诗经》的同时,河间出现了歌诗。,河间歌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寿增不遗余力地传承河间歌诗。

缘起

机缘巧合,爱上歌诗

王寿增与河间歌诗结缘,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村子里一位老人告诉他,河间歌诗音调抑扬顿挫,极富韵律感,不仅可以吟唱《诗经》,还可以吟唱唐诗宋词及现代诗词。那时,王寿增对河间歌诗还没有概念。

王寿增退休后,回到行别营乡西庄村居住。这一年,他参加了河间毛公诗苑协会,认识了河间歌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今年82岁的裘孝信。裘孝信也在行别营村居住,两人交往很多也很深,不仅谈诗词创作,也谈河间歌诗。王寿增对歌诗产生了感情。

为了更好地传承河间歌诗,,裘孝信老人想在行别营小学办暑期培训班。可是裘孝信耳失聪、眼失明,外出不方便。咋办?王寿增说:“我可以带着老先生去授课。”于是,王寿增成了裘孝信的拐杖和眼睛。

裘孝信给学生们授课,王寿增听着有韵味、有旋律的吟唱,陶醉其中,常常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还在授课的往返路上与裘孝信一起探讨河间歌诗的唱腔、唱词,进一步感受到河间歌诗的魅力,也加深了对《诗经》的记忆和理解。

也正是有了这个经历,王寿增对河间歌诗有了一个朦胧的概念,喜欢上了这门古老的艺术。

王寿增和裘孝信(戴墨镜者)在教孩子们吟唱歌诗。

用心

编写教材,因材施教

在接触并传播河间歌诗的同时,王寿增对河间歌诗有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他发现很多学生吟唱不整齐,声调高低、长短不一,裘孝信却不纠正。借着与裘孝信聊天的机会,王寿增提出了这个问题。

原来,河间歌诗作为一门民间艺术,代代口口相传,极具乡土味道,其表演形式为一个人或几个人对吟和唱,节拍自由散漫,声调沧桑悠长,有西河大鼓的韵味。

,王寿增开始和裘孝信一起编写培训教材。王寿增把诗词一句一句地读给裘孝信听,裘孝信施以唱腔,王寿增再一个调一个调地记录下来。慢慢地,王寿增也能谱曲了。

王寿增被授予河间歌诗沧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后,感觉自己的责任更重了。在保持歌诗原有主旋律的情况下,他进行了归纳、总结,不断规范节拍,完善教材,总结经验。于是,河间歌诗在传播中词更容易记了,调更容易唱准了,演唱起来也更有韵味了。

王寿增根据河间歌诗的诗词内涵、诗歌题材和吟唱者特点,施以不同的传授方式。经过不断摸索改进,王寿增采取营造诗词境界、舞台再现诗歌情境等方式,使喜爱河间歌诗的人多起来了。

孩子们吟唱河间歌诗。

心路

一度迷茫,寻找方向

河间歌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多,王寿增却有了一些迷茫,对传承这门古老艺术产生了一些畏难情绪,信心有些不足了。

他的学生们第一次演唱歌诗,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反响。文艺界感觉曲调、声调太苍老,没有伴舞,没有看点和听点。而以裘孝信为首的文化界精英们则认为,河间歌诗既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应该还原最原始的艺术样态,不能把它搞成现代的歌舞。

王寿增对这两种意见无所适从,不知怎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河间歌诗。于是,他走上了寻访之路,与全国各地的吟唱爱好者和研究者进行探讨。王寿增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探寻,我得出了一个最终的结论:河间歌诗是老辈文人墨客的吟唱方式,要传承就必须是河间歌诗,不能偏离方向!”坚定了方向,王寿增开始专注于河间歌诗的传承,与学生们一起吟唱、一起排练,并兴致勃勃地将河间歌诗搬上了河间春晚的舞台。

王寿增说,年轻人对河间歌诗不太感兴趣,这让他心里有点儿着急。作为河间歌诗的传承人,不能将传承搞得有声有色或者传承效果不理想,他时常自责,却又心有不甘。

“怎样才能将河间歌诗这门古老的艺术传承下去,既让人喜闻乐见,又不失去其本身韵味?”王寿增一遍又一遍地思考这个问题。

王寿增讲述河间歌诗传承。

未来

传承歌诗,坚持到底

王寿增虽然一度感到迷茫彷徨、无所适从,但依然坚持河间歌诗的传播与传承。失聪失明的裘孝信老人也从没打过退堂鼓,坚持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把河间歌诗传承下去。于是,河间歌诗的传承人越来越多,目前已经有410余人。特别是行别营小学的张志忠老师,多年来不仅学习河间歌诗的吟唱,还用文字、照片和小视频等记录并展现河间歌诗传承的教学、演出等活动。看到这些,王寿增说:“我不能放弃。”

,王寿增参加了在甘肃省举办的全国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台上受到了热烈欢迎,在幕后更得到艺术家们的高度赞誉。其间,甘肃省两位吟唱爱好者专程找到他,表达了对河间歌诗的喜爱。他们说,王寿增用沙哑的嗓音唱出苍老味道,将河间歌诗演绎到了极致。那次展演带给王寿增很大触动,更坚定了他传承河间歌诗的信念。

国家一级演员戴学忱是中国吟唱学会的负责人。几年前,她带着4名学生来到行别营,就河间歌诗进行交流切磋。当时,戴学忱已经年届八旬,仍坚持到全国各地搜寻歌诗吟唱材料,更让王寿增认识到传承河间歌诗的深远意义。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人们都宅在家里,文化生活单调。王寿增以“红歌微信群”为传承对象,教唱河间歌诗,每到周三、周日,就把录制好的歌诗发送到群里,再通过视频进行交流纠错。截至目前,他已经带领群里的学员学习了《诗经》名篇《关雎》《蒹葭》《相鼠》,唐诗《山行》《清明》,现代作品《沁园春·雪》《长征》《送瘟神》等十个作品,学习歌诗的群成员也由最初的4人发展到27人,其中年轻的57岁,年长的75岁。

说起这种新的传承方式,王寿增有些兴奋。他表示,裘孝信老先生今年已经82岁,他自己也已迈入暮年。他愿尽全力把爱唱的人组织起来学河间歌诗,让会唱河间歌诗的人越来越多。

对于今后的计划,王寿增说,首先要把河间歌诗各种唱法的简谱标注完善,然后做进一步整理规范、装订成册,便于学习和收藏。

“我计划用一两年的时间,把流传下来的歌诗唱段都教完了。”王寿增说,他会一直坚持河间歌诗的传承,直到自己走不了、唱不动的那一天。

(燕都融媒体记者 代晴 通讯员 刘春梅 文/图)

我们转型不易,新知识内容立足于正能量、实用,觉得《传承千年:河北古稀老人十余载吟唱故事》对你有帮助,请留言收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男人树2024-01-28 19:15男人树[天津市网友]110.173.66.86
    这样的老人真是宝藏啊,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听到他的故事。
    顶10踩0
  2. 羊虹2024-01-28 19:03羊虹[广西网友]119.42.35.197
    听说过他的演出,简直让人感叹河北的传统文化太有魅力了。
    顶4踩0
  3. 冰精灵2024-01-28 18:51冰精灵[香港网友]203.28.44.96
    这位老人太了不起了,传承千年的故事文化,真是让人敬佩。
    顶9踩0
相关阅读
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 老人70岁(古代非常高寿的年纪)

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 老人70岁(古代非常高寿的年纪)

不过知道归知道,那你知道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吗?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好好讲解一下

2023-09-30 #猎奇八卦

古稀之年是多少岁 七十岁的老人(古代活到七十岁的人很少)

古稀之年是多少岁 七十岁的老人(古代活到七十岁的人很少)

古稀之年是多少岁古稀之年是七十岁,按照字面上的意思解释就是自古很稀少的年纪,和古代的医疗水平、饮食等有关,而且还有各种天灾人祸,古代很难活到五

2022-12-29 #探索发现

河北农田发现一日军木箱 打开一看(香气扑鼻让人惊奇)

河北农田发现一日军木箱 打开一看(香气扑鼻让人惊奇)

犹记得,当年日军对我们进行了侵略,试图将我们的大好河山变成其殖民地,从而扩张到亚洲,最终在世界上都有他们的身影

2023-01-01 #历史趣闻

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 70岁高龄之人(指自古很稀少的年纪)

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 70岁高龄之人(指自古很稀少的年纪)

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古稀之年是指70岁高龄的老人,又称其为悬车之年、杖国之年、从心之年

2023-09-11 #探索发现

中国历史上的15个冷知识(历史故事背后的真相)

中国历史上的15个冷知识(历史故事背后的真相)

中国历史上的15个冷知识 历史故事背后的真相15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可谓千古传颂,说的是诸葛亮北伐时,马谡丢失街亭,导致蜀汉大军功亏一篑,诸葛亮按律治马谡之罪的事件马谡因失街亭获罪不假,但并不是被诸葛亮斩首的,而是病死在狱中《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2-12-26 #历史趣闻

古稀之年指的是 70岁的代称(也叫悬车之年)

古稀之年指的是 70岁的代称(也叫悬车之年)

古稀之年指的是古稀之年指的是70岁,在古时候有一句话是人到七十古来稀,意思是在古时候很少有有老人能活到70岁,需要好好孝顺,古代时候的卫生条件和医

2023-01-17 #探索发现

广州女孩患骨膜增生厚皮症 面部褶皱如古稀老人(染色体显性遗传)

广州女孩患骨膜增生厚皮症 面部褶皱如古稀老人(染色体显性遗传)

导语:大家都知道骨膜增生厚皮症是一种怎样的病症吗?在广州有一19岁的女孩阿明患有骨膜增生厚皮症,自从患上这种病症之后阿明的面部满是褶皱,看起来就像

2023-02-03 #奇闻异事

期颐是指多少岁的人 老人一百岁(期待别人照顾的年龄)

期颐是指多少岁的人 老人一百岁(期待别人照顾的年龄)

一、期颐是指多少岁,老人一百岁期颐这词不仅古代少见,现代也很少见,因为它是指一百岁老人!期颐这词可以分开来解释,期是期待,颐是供养,合起来就是

2023-05-03 #猎奇八卦

发生在旧社会河北保定城的狐仙灵异事件

发生在旧社会河北保定城的狐仙灵异事件

我的岳母娘家在旧社会是河北保定的大户人家

2023-05-08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