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123排行榜 > 综合 > 正文

世界之巅的陕藏情:一段永恒的故事

时间:2024-01-26

镌刻在世界之巅的陕藏情是一部集描绘陕西和西藏风土人情的文学作品。该作品以深入的情感和精湛的笔法,描绘了陕西和西藏两地的壮丽风光和丰厚文化。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将两地的风...

TIPS:本文共有 506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镌刻在世界之巅的陕藏情”是一部集描绘陕西和西藏风土人情的文学作品。该作品以深入的情感和精湛的笔法,描绘了陕西和西藏两地的壮丽风光和丰厚文化。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将两地的风土人情融合在一起,展现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生活哲学。作品中既有西藏高原的神秘浪漫,又有陕西大地的坚毅豪迈,展现了两地艰苦奋斗、热情豪放的精神风貌。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厚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深深地被作品中所传递出的情感力量所打动。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绚丽的笔触,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在海拔4300米的雪域高原,由陕西援建的西藏阿里陕西实验学校坐落在狮泉河畔。

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

“这是我第三次搬新家!”幸福像格桑花一样盛开在藏族同胞尼玛次仁的心头。

在他身后,“陕西援建”四个大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似乎诉说着浓浓陕藏情。

日出东方,叩启天穹。

连绵的雪山屹立在藏西高原,深情俯视着这片苍茫大地上的变迁;狮泉河自东向西穿城而过,孕育出阿里大地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阿里人民逐水草而居,倚牛羊而生,在雪域高原续写着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绚丽篇章。

因为神秘纯净,这里被称为“世界上最后一块净土”。

因为艰苦闭塞,这里也被称为“生命禁区”。

26年前,中央确定陕西省对口支援西藏阿里地区。26年斗转星移,一曲曲天籁之音从喜马拉雅山唱响,一代代三秦儿女共同见证着雪域高原震古烁今的沧桑巨变。

26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坚持以延安精神为指引,持之以恒做好援藏工作,先后选派9批援藏干部人才进藏工作,累计投入援藏资金17亿元,援建基础设施、安居工程、社会事业等项目260多个,使阿里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医疗、教育、脱贫攻坚等事业取得实质性进展,古老的阿里焕发出新的活力。

7月中下旬,记者走进阿里,与陕西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和藏族群众面对面,深切感受阿里沧桑巨变、陕西阿里两地人民的深厚情谊。

“班公柳”

在戈壁滩上翩翩起舞

海拔5200米,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一簇簇班公柳昂然挺立。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氧气吃不饱,风吹石头跑。”人们眼中的阿里,遥远而神秘。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年平均大风天数达149天,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含氧量仅为内地的60%,是名副其实的“生命禁区”。

但在张小平眼里,只要能像班公柳一样顽强扎根,这里就充满希望。

张小平是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陕西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领队。7月,陕西省第九批96名援藏干部人才抵达阿里。

来阿里为什么?到阿里干什么?在阿里怎么干?面对眼前陌生的土地,张小平思考着。

初到阿里,张小平很快就跑遍陕西省对口支援的噶尔县、普兰县的2镇6乡25个村(居),走进一个个牧民家中,嘘寒问暖,调查研究。阿里的模样在他脑海中渐渐清晰——

“阿里是西藏唯一没有三甲医院的地区!”

“阿里的蔬菜肉类供应还需从几千公里外运输,吃菜又难又贵!”

“阿里还没有高质量的牧草!”

“在办公室可以边吸氧边上班,但下乡时总会伴随着头疼、胸闷、呕吐,由于地广人稀常常赶不上饭点。”嚼一瓣蒜,吃一口榨菜,再吃一口夹生的方便面,张小平下乡途中吃得最多的就是这高原上的“三秦套餐”。

从三秦大地到雪域高原,有援藏“新人”,也有把阿里当成第二故乡的援藏“老兵”。

今年4月,陕西援藏干部吕智勇自驾青藏线,5天5夜,穿过茫茫戈壁滩、羌塘无人区,翻越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行驶5000多公里,一路从关中平原驾车到“世界屋脊”,目的就是赶着给阿里地区普兰县运送防疫物资。

“普兰县位于中国、尼泊尔和印度交界处,医疗条件差,防疫物资短缺。我必须把这些急需物资及时运过去。”面对家人的担忧,吕智勇语气坚定。

今年44岁的他已经是一名“老西藏”了。自至连续两届援藏后,他又重回普兰县援藏。

此行,吕智勇还从陕西带上樟子松、牡丹花、丁香花等,种到了普兰县双拥公园,他说要把陕西绿“搬”到青藏高原。

援藏一年来,49岁的兽医师米光明记不清磨破了几双鞋。任天寒地冻,每天他都会背着医药箱穿行在阿里地区。无论是在没有信号的无人区,还是滚石滑落的峡谷边,只要看见牲畜群,他就会下车去“望闻问切”……

一个个鲜活动人的故事,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

26年来,一批批援藏干部克服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踏着孔繁森的脚印,如班公柳般傲寒挺立,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用信念与坚守将陕阿两地紧紧相连,让“藏汉一家亲”的花朵绽放在雪域高原。

打造阿里的第一个“人工绿肺”

夏季的阿里,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海拔4300米,阿里地区农业农村局草原站科研示范基地,由陕西援藏干部人工培育的牧草长势良好,大地覆盖上“绿色毛毯”。

不远处,从陕西“引进来”的土豆,在阿里地区通过露地起垄、白膜覆盖、黑膜覆盖三种模式已试种成功。

总面积34.5万平方公里的阿里地区,仅有3.18万亩耕地,生态极其脆弱。要发展农业,横亘在陕西援藏干部面前的,是高海拔稀薄干燥的空气、充满砂石和盐碱化严重的贫瘠土壤,以及匮乏的农业科技人才……

结合当地实际,陕西省第九批援藏干部组建农业“小组团”,紧紧围绕牦牛、蔬菜、果树等特色产业,用“绣花功夫”探索具有“陕西经验”的阿里绿色发展之路——

引进现代农业机械,开展机械化捡石作业、有机肥还田、人工排灌系统等生态建设工程,尝试打造以阿里地区千亩示范基地为核心的狮泉河镇生态“绿肺”。

“我们的目标是探索出高海拔的科学种植模式。”陕西援藏干部、阿里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福堂说,植保无人机的首次试飞成功,标志着“中国智造”成功征服4300米海拔。

在噶尔县昆莎乡,万亩紫花苜蓿和油菜花在远处雪山的衬托下,分外妩媚动人。

这里是经过一代代陕西援藏人悉心养护,包括人工种草、短期育肥、奶牛养殖繁育、奶制品加工等多种生产经营项目的现代农牧科技示范园区。

10多年来,这里的种植、牦牛及肉羊饲养生产模式已经走上正轨,曾经的荒地出现了绿洲,变成周边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香饽饽”。

生菜、油麦菜、甜菜……在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智能温室大棚里,蔬菜长势喜人。

“智能温室大棚里的很多蔬菜,我以前没见过更没吃过。”能在家门口吃到新鲜的蔬菜,是藏族群众阿旺旦扎梦寐以求的事儿。长期以来,阿里的水果蔬菜需要从千里之外的新疆等地运输,运费比菜都贵。

“园区采用的是咱杨凌示范区的无土栽培技术。我们还引进了草莓、柑橘、火龙果等水果进行试验种植,创造了规模化草莓种植的海拔最高纪录!”作为噶尔县农业农村局的一名技术干部,陕西援藏干部张绒的援藏目标,就是培育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吃得够、吃得起的果蔬。

改革春风吹拂着这片土地,陕西援藏干部敢闯敢试,让一座座现代农业产业园屹立在“世界屋脊的屋脊”。

行走在高原的健康“守护神”

赵岳峰是陕西省第五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成员,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外科业务主任。

在阿里,就医难、就医远是常态,若是遇到什么疑难杂症,只能送患者到1600公里外的拉萨或更远的内地救治。

7月,赵岳峰初到阿里的第三天,还没来得及适应高海拔带来的“刺激”,考题就来了。“一名32岁的藏族患者病情危重,需要急诊进行双侧脑挫裂伤灶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才能救治……”作为一名有治疗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他第一次担心治不了病人。

但患者情况危急,这台手术即使冒险也要做!顶着压力,吸着氧气,历时8个多小时,赵岳峰与当地外科主治医师德吉卓嘎共同成功完成了这台手术。3个月后,他再次成功对该患者进行了双侧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

从7月起,陕西就开始“组团式”选调援藏医疗人才来到阿里,对口帮扶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持续填补阿里地区医疗服务水平的鸿沟,不断实现这样“零”的突破——

发挥专业优势,让3D打印修复颅骨、腹腔镜等十余种手术首次在阿里开展,先后成功实施1321例重大手术,填补刷新307项医疗技术空白;

搭起远程医疗,借助远程会诊平台开展远程会诊与疑难杂症诊断,让更多医生远程援藏;

发挥“传帮带”作用,与本地医务人员结成帮带对子,培养医疗骨干74人,打造了一批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

……

如今,阿里地区已有6家县医院完成“二乙”创建,其中陕西省牵头的有4家,阿里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8月21日,陕西省第六批32名援藏医疗人才再次接过“接力棒”,成为继续行走在高原上的健康“守护神”。

让优质教育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

狮泉河畔,陕西省投资2.58亿元援建的西藏阿里陕西实验学校,目前有1547名学生和121名老师。

面对记者的镜头,五年级1班学生才旺米赤和他的同学们兴奋地围拢上来,红扑扑的脸上满是笑容。

“我们学校是最美的学校,我们可以上自己喜欢的兴趣班,可以跳锅庄舞……”才旺米赤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自豪地说道。

“在阿里,种一棵树比养一个娃还难!今年,我省投资500万元进行的校园内外绿化工程,让孩子们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陕西援藏干部、西藏阿里陕西实验学校校长邓付宽告诉记者,学校已经成为狮泉河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海拔3650米,拉萨河畔,西藏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同样是陕西为阿里援建学校,与西藏阿里陕西实验学校相距近2000公里。

“阿里地区海拔高缺氧严重,师资队伍很不稳定,在拉萨实行异地办学创造了阿里地区教育的奇迹。”陕西援藏干部、西藏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校长赵江社解释说。

“援藏是一份责任和关爱”“希望孩子们拥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援藏要用心、用情、用力”……每一位援藏的老师都有西藏情结,他们甘于奉献只为做孩子们的“筑梦人”。

“万余册图书大浪淘沙式的分拣工作完成,这样更有利于孩子们阅读……”李晨光从旧书堆里抬起头,耐不住心中的喜悦在朋友圈分享道。

在西藏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孩子们心里,这位来自陕西的援藏老师为他们点亮了心中的“晨曦之光”。目前,来自西安中学的援藏老师李晨光发起的“晨光书屋”募集图书已达上万册,开发的MG动画微课也很受欢迎。

从改善办学条件到推进教研教改;从转变援藏工作思路到丰富学生课外阅读;从“一对一”“一对多”帮扶到去名校“跟岗”学习交流……7月以来,陕西省第二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从“输血”到“造血”,让优质教育资源在雪域高原生根。

幸福之花在雪域高原绽放

26年,岁月长河中匆匆一瞬,却在这片雪域高原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镌刻下新的历史标注——

一栋栋基础设施完善的住宅在这里建成,一座座温室大棚如“生命绿洲”般在这里挺立,一个个援藏扶贫项目在这里落地,一个个“首次”在雪域高原生根发芽……这份实实在在的“成绩单”,折射出26年来陕西对口支援西藏阿里地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成果的缩影。

道路硬化了,路灯亮起来了,超市开了,暖气通了,幼儿园建起来了,广场修好了……阿里地区714户3295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搬进了噶尔县康乐新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花园房”,从此告别了牧区“风吹雨打”的生活。

在噶尔县门士乡索多村,女主人次仁卓玛正在一楼的茶馆里给过路的客人煮酥油茶。

作为第一批搬进边境小康村的牧民,次仁卓玛感触颇多:“以前住在帐篷里没有卫生间,吃水也要到噶尔河去取。现在不仅实现了人畜分离,孩子们上学包吃包住啥也不用操心,爱人买了大卡车跑运输,每年还有草补、边民补贴……”

幸福的笑容挂在次仁卓玛的脸上,勤劳的双手解开了“幸福密码”。

加木红柳湿地公园,风光旖旎。

藏族同胞正唱着吉祥歌围着圈跳锅庄舞,不时喝上一口香醇的青稞酒、吃上一口烤肉,孩子们在一旁嬉戏打闹。

“他们这是在‘过林卡’,就是咱的野炊。旅游业可以给藏族同胞带来更好的生活。”陕西援藏干部、阿里地区旅游发展局副局长聂慧东介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农牧民群众手中的“金饭碗”。 近年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先后派出5批工作队赴阿援助。仅,阿里地区共接待游客110万人次,较同比增长24.7%;实现旅游收入13.8亿元,较同比增长27.7%。

陕西,对阿里人来说既遥远又温暖。

遥远,是因为两地相距4000多公里。

温暖,是因为26年来一批批陕西援藏干部共同谱写了一曲气势恢宏的陕阿动人乐章。

行走在阿里地区,一根根洁白的哈达架起陕阿友谊的桥梁;一声声“扎西德勒”暖到援藏干部心坎儿里;一条条“陕西路”记录陕西援藏印记;一个个“陕西援建”见证陕藏情深……这里是人烟稀少的高原边陲,却铺就出一条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悠扬的高原牧歌声中,幸福之花在雪域高原处处绽放。

我们转型不易,新知识内容立足于正能量、实用,觉得《世界之巅的陕藏情:一段永恒的故事》对你有帮助,请留言收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雨写情思2024-01-26 15:52雨写情思[江苏省网友]203.28.86.48
    这部片子让我对陕西和西藏的历史和人文有了全新的认识,真的很棒!
    顶8踩0
  2. Lifeline2024-01-26 15:42Lifeline[辽宁省网友]183.81.181.32
    这是一部让人感动的纪录片,展现了陕西和西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和风景。
    顶0踩0
  3. 六洋2024-01-26 15:31六洋[火星网友]203.195.115.79
    这部纪录片真的太震撼了,让人对陕西和西藏的美景有了更深的了解。
    顶5踩0
相关阅读
李淳风袁天罡对2020年预言(中国将飞速发展屹立世界之巅)

李淳风袁天罡对2020年预言(中国将飞速发展屹立世界之巅)

但是在唐朝的时候,李淳风和袁天罡凭借自己优秀的演算能力甚至成为了国师级别的人物所在

2022-11-30 #猎奇八卦

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之巅(能够登上他的人都是命运的挑战者)

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之巅(能够登上他的人都是命运的挑战者)

这是什么概念:众所周知,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 6摄氏度

2023-06-04 #猎奇八卦

世界十大最高的塔排名 迪拜哈利法塔高828米(地球建筑之巅)

世界十大最高的塔排名 迪拜哈利法塔高828米(地球建筑之巅)

每个国家都有标志性高塔,高度也是层次不齐,下面就来盘点一下世界十大最高的塔排名,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2023-05-26 #世界之最

江浙之巅有一片清凉世界(夏天登山需要的不是空调而是厚棉被)

江浙之巅有一片清凉世界(夏天登山需要的不是空调而是厚棉被)

黄茅尖位于浙江省南部龙泉市境内,是洞宫山脉的主峰,也是浙江省第一高峰,海拔1929米,与百山祖两峰隔谷相望,距离仅20公里。为闽江和瓯江的分水岭。这

2023-01-12 #自然地理

江西九江十大富豪榜(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富豪排行)

江西九江十大富豪榜(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富豪排行)

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被拐走,不久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

2023-09-01 #活动

全国十大商会排行榜(中国有哪些比较大的商会)

全国十大商会排行榜(中国有哪些比较大的商会)

2、泰山会;会长柳传志,理事长段永基

2023-06-28 #活动

美国电影公司市值排行榜 好莱坞六大电影业巨头(历史地位怎么排)

美国电影公司市值排行榜 好莱坞六大电影业巨头(历史地位怎么排)

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十部影片1、辛德勒的名单如果没有这部电影,斯皮尔伯格可能只是一个一流的商业片导演,是这部电影使他真正进入了电影史上的大师行列

2023-10-02 #综合

中国十大商学院排行榜(中国十大商学院是哪几个)

中国十大商学院排行榜(中国十大商学院是哪几个)

中国十大花艺培训学校里面良友花店商学院是不是排第一?是的吧,良友从1988年就开始做花艺了,在国内算是最早的一批花艺学校了中国有哪些比较大的商会?

2023-05-07 #问答

世界上最贵的午餐:一顿价值350万美金(仅四个华人吃过)

世界上最贵的午餐:一顿价值350万美金(仅四个华人吃过)

世界上最贵的午餐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这么多的富豪偏偏想要跟巴菲特吃上一顿午餐呢?因为据说在这顿每年一次的巴菲特午餐上谈论任何的话题都是不设限的,除

2023-07-27 #世界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