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毛主席青年时期 坚决不谈的三件事(现代人却张口闭口都是这些事)

时间:2023-09-27

一、从1913年春至1918年夏,在该校第八班学习的毛泽东立下了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他在这里刻苦读书,顽强锻炼身体,进行农村调查,主办工人夜学,创建革

TIPS:本文共有 527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1913年春,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学生,他的名字叫做毛泽东。

一、

从1913年春至1918年夏,在该校第八班学习的毛泽东立下了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他在这里刻苦读书,顽强锻炼身体,进行农村调查,主办工人夜学,创建革命团体"新民学会"。

1920秋,被学校聘任为附师范部国语教员的毛泽东,又秘密参加了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

在此期间,他完成了两个转变:一是由学生到教师再到职业革命家,二是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到初步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再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1950年,毛泽东曾与当年在湖南一师的同班同学周世钊有过一次谈话。

他说:“我没有正式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外国留过学,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

五年半的求学时光,毛泽东养成了勤奋好学、爱好阅读、修养品格、强身健体等良好习惯,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湖南一师,青年毛泽东接受到了恩师徐特立先生倡导的“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读书方法,这一读书方法,被毛泽东接受并坚持了一生。

仅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毛泽东读过的课外书籍便超过了1000册,而且几乎每本书上都有他的批注。

他读过的那本10万字的《伦理学原理》,上面便留下了他的亲笔批注12000多字。

毛泽东视"懒惰为万恶之渊薮",读书特别用功。他常于别人入寝以后,仍在走廊的路灯下读《离骚》、《九歌》,读韩愈的名篇,,读《伦理学原理》。

他为一位同学的笔记本写序时,就以"万石而垒高台"作比方,阐明了"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的精辟见解。

毛泽东反对死啃书本,践行"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他利用假日,深入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县,了解农民和社会风俗人情;主持学友会工作,为附近工人、平民开办夜学。

他曾对好友张昆弟说:“西人物质文明极盛,遂为认食住三者所拘。若人生仅此衣食住三者而已足,是人生太无价值。”

在一师就读的五年半中,毛泽东仅收过父亲寄给的一百六十元钱。同学们都很敬仰他,都称他为"身无半文钱,心忧天下事"的"毛伟人"。

二、

学生时代的毛泽东,立下 “救国求真 , 改造中国 ”的宏伟志向绝非偶然。11岁那年, 父亲毛顺生不顾毛泽东的强烈反对,买下了堂弟毛菊生一家赖以活命的七亩水田,毛泽东在反对无果的情况下,陷入了深深思索。

他逐渐认识到,只有彻底改造这个社会, 才能根绝这类事,解救穷苦农民。

1910年 4 月,韶山的毛氏族长毛鸿宾乘湖南闹饥荒之际,把族中一百多石公粮私下高价卖给米商牟取暴利,佃农毛承文带头反抗,毛鸿宾竟把毛承文绑押祠堂,要按族规处死毛承文,年青的毛泽东挺身而出,带着乡亲们造了族长毛鸿宾的反,救下了毛承文。

这件事让喜欢读《水浒传》的毛泽东领悟到, 穷人们只有坚持反抗和斗争,才能改变自己的处境。

后来他 “以铲除所有的不平等让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为毕生使命 ”的思想,也正是滥觞于此。

1910年, 毛泽东到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求学,入学考试的作文题只有两个字 “言志 ”。

十六岁的毛泽东在作文中激情洋溢地阐述了他救国救民的志向,并在试卷上写下了一首 《咏蛙》诗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校长李元圃看完毛泽东的作文后,兴奋地说:“今天我们取了一个建国才!”

在东山高等小学堂求学期间,毛泽东醉心于梁启超主编的 《新民丛报 》,接受了改良主义的启蒙教育。

康梁思想中关于变化日新的辩证观念, 大同世界的理想,在毛泽东心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他还给自己取了个叫 “子任 ”的别号 , 寓涵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之宏愿。

在此期间,毛泽东写过一篇 《救亡图存论》的作文 , 文中以美国国父华盛顿为例,指出“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

中国积弱不振 , 要使她富强独立起来 , 要有很长的时间 。时间长不要紧, 华盛顿不是经过八年艰苦战争之后 ,终于得到了胜利 , 建立了美国吗 ? 我们也要准备长期奋斗!”

进入湖南一师后,毛泽东亲眼目睹了辛亥革命的风暴 ,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狂飙 ,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以及袁世凯复辟等一系列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在给了他巨大的震撼和启迪的同时,也让他立下了志在四方, 学成报国的宏愿。

在湖南一师,毛泽东深受老师杨昌济的影响。杨昌济在要求自己的学生要有高尚的理想和改革社会、国家的伟大抱负的同时,本身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他给自己定了三条戒律:不谈琐碎,不论人非,不涉狎邪。

受恩师杨昌济的影响,也为了修炼自己的品格,毛泽东也给自己制定了三项规矩: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不谈男女恋爱问题。

三、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喜欢关心的,无非是金钱美女,以及身边的家长里短。这三点毛泽东都不谈,那他喜欢什么呢?他喜欢读书,喜欢游泳,喜欢京剧,喜欢行万里路,喜欢读无字之书。

毛泽东曾在其读书笔记《讲堂录》中写道:“闭门求学,其所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

他曾四度赴湖南各县游学进行社会考察,风餐露宿,以此来了解社会、磨练意志,增强在艰苦环境中生存的本领。

1917年夏,毛主席与好友萧三一起,用“游学”的方式来进行社会实践。

几乎身无分文的他们,先后去往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5个县的一些乡镇,凭借帮人写对家信、作诗文或者出卖体力来换取食宿和路费,完成了长达一个月之久的旅行。

通过游学,毛泽东了解了当时的农村社会,接触了农村各阶层群众,锻炼了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为日后养成注重调查研究之风,关注农民农村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依然坚持“三不谈”的规矩,只是将“不谈钱”概括为“不谈个人政治待遇”,使之内涵更为广阔。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三湾村后,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整编”。

整编的内容有一项就是官兵与士兵在政治经济待遇上一律平等,不准谈金钱,不准贪金钱,不准乱拿群众一针一线。

毛泽东说到做到,与官兵同吃同住同战斗,战士吃什么样的伙食、穿什么衣服,毛泽东也同样吃什么样的伙食、穿什么样的衣服。

就是靠这种精神,毛泽东带领的人民军队克服了敌人封锁造成的重重困难,一步步地取得了革命斗争的胜利。

在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里,毛泽东也从不谈论家庭和身边琐事。他认为家庭里的事都是小事,只有革命才是大事。

毛泽东认为,如果一个人只关注身边的琐事,必然没有精力去关心天下大事,更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

他曾对自己的两个弟弟毛泽民和毛泽覃说:“我们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安康,应该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人民”。

毛泽东的家庭,是一个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越贡献的革命家庭。他的家人们在他的影响下,先后有毛泽民、毛泽覃、杨开慧、毛泽建、毛楚雄、毛岸龙等六位亲人,为革命而壮烈牺牲。

这六位烈士虽然年龄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的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中国革命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的。

四、

毛泽东拥有广阔的胸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理想和气概,从不肯把自己的精力花在谈论男女问题上。

据毛泽东的同学周世钊回忆:"在湖南一师时,同学都青春年少,最爱聊的就是男女之爱。

但润之一直拒谈此事,就是听见别人议论,他也会借故走开,到外面,去路灯下看书看报,直到大家谈倦了,说累了,都已进入梦乡,他才回宿舍就寝。"

青年毛泽东所表现出来的伟大抱负、雄伟气魄和精湛学识,深得老师杨昌济的赞赏,也打动了杨昌济的爱女杨开慧的芳心。

毛泽东的不谈男女恋爱问题,并不是准备孤独终老,而是不想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花前月下。杨开慧不但是毛泽东的爱人,更是毛泽东的革命伴侣。

杨开慧一篇文章中,对这段恋爱作了生动的描绘:“我是十分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的事,看见他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了他……假如一天他死去了,我的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去死!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命运!……”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开慧带着3个孩子回到板仓老家后,俩人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1930年11月,杨开慧被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杀害于长沙浏阳六外的识字岭,年仅29岁。毛泽东得到噩耗后,悲愤地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杨开慧死后,毛泽东还与贺子珍和江青结过两次婚。这两次婚姻,都是经过组织同意的。毛泽东“三不谈”中的“不谈男女之情”,并不是反对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反对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以及那些完全把精力投入到爱情之中,忘记了革命事业的人。纯洁的爱情是人生宝贵的经历,但如果一味以爱情做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必然会丧失革命的斗志和理想。

1931年,毛泽东在中央苏区亲自签发的中国第一部婚姻法便明确规定:婚姻自由、男女平等。

这一思想一直贯穿在新中国的立法之中,让无数女性充破束缚,创造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新时代。

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曾多次在不同场合阐述过他的“三不谈”思想。

在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便明确地指出:“我们的工农红军要提倡破私立公、破旧立新、不谈私利、不谈私事、不谈私情,要克己奉公,廉洁奉公,舍己救人,要树立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共产主义风格。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毛主席在青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为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的宏伟志向,在学习生活中规定了“三不谈”的修为准则,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不谈男女恋爱方面的问题,被同学们誉为“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他的一生,始终把人民摆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是为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奉献的一生。

五、

令人痛惜的是,毛泽东的“三不谈”,却成了现代社会某些人张口闭口都离不开的三件事。

在你生活的周围,总有不少人会认为人生最大的成功,无非拥有金钱美女和名声。有一个成语叫“名缰利锁”,说的就是名和利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把人束缚得紧紧的,一般人很难挣脱。

自古以来,就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生活中,既有为蝇头小利争得面红耳赤者,也有为谋取利益坑蒙拐骗,甚至铤而走险者。

虽说人的生存离不开钱,但如果一个人只把眼光和全部精力放在金钱和美女上,为了得到这些挖空心思,甚至兄弟反目,父子成仇,真的有意义吗?

时代变了,国人不再耻言利,在不违法乱纪的前提下去挣钱,这很正常。但是市场经济改变了不少人的观念,把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完全用金钱这唯一的标准去衡量,哪怕你再有才华,只要没钱,就被人看不起。

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高低,仅仅取决于经济实力的强弱,这必然会扭曲一些人的灵魂,为了钱,什么都愿意做,根本没有任何远大的理想,更别提为国家、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了。

还有一些人整日里张家长李家短,婆婆妈妈,传播小道消息,败坏他人声誉的同时,也难免招惹是非。

这些人的生活乐趣就是整天说谁谁有钱,谁谁买这买那,巨大的失落感充斥全身,结果只会让自己的更加失落。

生活不易,平凡人大多过着平凡的日子。所以要想过好日子,就要有良好的心态,不要张口闭口谈钱,也不要天天盯着男女之事,整天关注那些无聊之事。

虽然我们无法做到毛泽东那样的“三不谈”,但如果大家都能做到"三少谈",你的见识和格局一定都会更上一层楼,上升到另外一个层次。

“三不谈”原则跟随了毛泽东一生,这也是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伟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1950年11月6日,徐特立在视察湖南第一师范时说过:“毛泽东在学生时代之学习目的是改造中国,此外无他目的,所以他给自己定下了“三不谈”原则。

结果他胜利了,做到了古人说的‘有非常之人 , 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 ,然后有非常之功 ’。”

人的一生中,最难战胜的敌人就是自己。毛主席之所以被称之为伟人,他身上这种强大的自控力,真的值得今天每一个人学习。

我们转型不易,新知识内容立足于正能量、实用,觉得《毛主席青年时期 坚决不谈的三件事(现代人却张口闭口都是这些事)》对你有帮助,请留言收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9)
  1. 一叶秋水2023-12-31 10:50一叶秋水[网友]103.39.187.124
    不要只看毛主席青年时期的缺点,更应该看到他的伟大贡献和对中国革命的巨大推动作用。
    顶10踩0
  2. 泪洗涤的眼2023-12-20 20:35泪洗涤的眼[网友]103.20.33.44
    毛主席青年时期是他成为伟大领袖的基础,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理解。
    顶0踩0
  3. 一路扬歌2023-12-10 06:21一路扬歌[网友]103.13.124.241
    那些一味谈论毛主席个人问题的人,是对历史和真相的无知和误解。
    顶0踩0
  4. 天真 碎成遍地的忐忑2023-11-29 16:07天真 碎成遍地的忐忑[网友]203.18.31.217
    现代人应该多关注毛主席青年时期的精神面貌,而不是只谈他的个人生活。
    顶8踩0
  5. 安徽省北京商会52023-11-19 01:52安徽省北京商会5[网友]203.81.25.140
    只有了解毛主席的历史经历,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他的思想和行动。
    顶4踩0
  6. as  time  passes2023-11-08 11:38as time passes[网友]101.90.8.32
    @红色风信子别只盯着毛主席的个人问题,要看整个时代和革命事业的发展。
    顶5踩0
  7. 红色风信子2023-10-28 21:24红色风信子[网友]203.26.57.207
    @七始毛主席青年时期的经历和坚持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历史财富。
    顶3踩0
  8. 七始2023-10-18 07:09七始[网友]203.57.249.174
    不谈毛主席青年时期遗憾,我们应该看到他的伟大贡献和革命精神。
    顶29踩0
  9. 手机用户29960946872023-10-07 16:55手机用户2996094687[网友]119.60.130.48
    毛主席青年时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奋斗精神和信念,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顶0踩0
相关阅读
胡乔木在毛主席身边18年(1959年主席因何事怒批:你不过是个秘书)

胡乔木在毛主席身边18年(1959年主席因何事怒批:你不过是个秘书)

...于乔木”。胡乔木出生于江苏盐城,少时读书勤奋,青年时期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学习。胡乔木不仅书读得好,思想觉悟也很高,他很早就接触到共产主义事业,确立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他曾任共青团北平西郊...

2022-11-26 #历史趣闻

薄一波35岁才见到毛主席 两年后(他未入选中委 毛主席帮他竞选)

薄一波35岁才见到毛主席 两年后(他未入选中委 毛主席帮他竞选)

...山西,领导抗日救国运动,初到山西,薄一波就提议干两件事,第一件是,创办一支不同于阎锡山旧军队的新军,另一件事是接手牺牲救国同盟会,将它努力发展成我党领导下的抗日团体。阎锡山很有戒心,他要薄一波负责为他...

2023-07-17 #历史趣闻

1957年 毛主席找萧劲光蹭饭(萧毫无准备 用一法“忽悠”了主席)

1957年 毛主席找萧劲光蹭饭(萧毫无准备 用一法“忽悠”了主席)

...年幼时读过私塾,读中学时期和任弼时是同班同学,因此青年时期的萧劲光就开始积极参加爱国运动。1920年,萧劲光就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加入组织的萧劲光积极活跃,组织上有意栽培他, 1921年春,组织上派萧劲光等...

2023-01-20 #历史趣闻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南士兵为什么常常喊毛主席万岁)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南士兵为什么常常喊毛主席万岁)

...伟大的抱负来到中国。1924年,胡志明在广州,组建了越青年训练班,随后声名鹊起。而且因为胡志明与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有着很好的关系,我国对他也是大力支持。1945年9月2日,胡志明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胡志明出任越...

2023-01-09 #历史趣闻

1949年 毛主席推荐宋庆龄当国家主席(为何遭到周恩来强烈反对)

1949年 毛主席推荐宋庆龄当国家主席(为何遭到周恩来强烈反对)

...了。实际上她除了是孙中山的妻子,也是优秀的革命家,青年时期就追随孙中山先生,早已将自己和革命的道路绑在了一起,在几十年的革命里,宋庆龄已然成为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战斗士,更是二十世纪伟大的女性。她的一生...

2023-07-15 #历史趣闻

51年 毛主席接见38军政委:你这个人太瘦(怎么不找个医生看看)

51年 毛主席接见38军政委:你这个人太瘦(怎么不找个医生看看)

...刘伯承找来刘西元:“你很不错,我想让你当党支部青年委员,团支部书记,你看怎么样?”刘西元这一年才15岁,他感觉自己难当重任,连连摆手拒绝:“首长,我,我干不好,恐怕不行吧。”刘伯承认为他的能力...

2022-12-06 #历史趣闻

1951年 开封市委书记给毛主席写了封信(主席看后:撤职永不录用)

1951年 开封市委书记给毛主席写了封信(主席看后:撤职永不录用)

...由他发动参加土地革命的农民和由他发动参加红军长征的青年不计其数。在扩展红军影响力的革命工作者里,他可是说得上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了。有一件关于戴季英不得不提的事情就是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失利,中...

2023-01-02 #历史趣闻

国民党人如何评价毛主席 白崇禧:我和德邻(介石都不如他)

国民党人如何评价毛主席 白崇禧:我和德邻(介石都不如他)

...毛泽东与蒋介石毛泽东与蒋介石二人可谓是人中龙凤。在青年时期,两人就在同辈中脱颖而出。但是在今后的人生发展道路中,两人却走出了风格完全不一样的人生。蒋介石青年时代就考入了考上了军官学堂,而后参加抗战,是...

2023-01-10 #历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