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杨开慧牺牲20年后 毛岸英受毛泽东嘱托(回湘祭母并给外婆祝寿)

时间:2023-08-21

父亲派给他一个特殊的任务:回湖南老家看看!回湖南老家看看其实是毛泽东这些年的心愿,从1927年最后一次离开韶山,整整23年了,他一直没有回去过

TIPS:本文共有 616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3 分钟。

1950年春天,一直在基层学习的毛岸英,被毛泽东叫回了家。父亲派给他一个特殊的任务:回湖南老家看看!

回湖南老家看看其实是毛泽东这些年的心愿,从1927年最后一次离开韶山,整整23年了,他一直没有回去过。如今新中国成立,他日理万机,根本抽不出时间回去,只能让儿子替自己走一趟。

一个月后,毛岸英回湘的事终于成行。出发前,毛岸英去辞别父亲,毛泽东对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这次回湖南,一定要谦虚谨慎,你要代我去给你母亲扫墓,带上些东西,为你外婆杨老太太上寿。然后,去老家韶山看看,代我问乡亲们好!

从这段话里,我们不难看出毛岸英此次回湘的目的地其实有两处:一处是长沙板仓的外婆家,一处是父亲的老家韶山,这两个目的地隔了100多公里。

而其回湘的主要任务则有3个:去韶山看看、给母亲扫墓、给外婆祝寿。

图:毛泽东和毛岸英

毛泽东对于长子的这次回湘很重视,除了叮嘱了“谦虚谨慎”4个字外,还特意交代了一些他该注意的细节。

第一个细节,是关于回韶山的,对此毛泽东是这样交代的:

岸英,现在从湘潭到韶山还是小路,你回去时还得骑马,但是到韶山时你不能骑马,一定要在离韶山10多里地远的银田寺下马,然后步行回家,这是我们对家乡、对家乡人民最起码的礼貌。

毛泽东提到的这个“银田寺”现在还在,就在离毛泽东故居大概8公里的地方。现在的路已经很好走了,但当地的老人仍然记得很清楚,50年代从这里要走到韶山冲,至少是需要4个小时以上的。仅仅是出于礼貌,毛泽东就要求儿子步行。

第二个细节,是关于给外婆向振熙祝寿的事,毛泽东拿出了早就准备的人参、衣服等礼物,以及两封信。这两封信,一封是给孩子外婆向振熙的,一封是给孩子舅舅杨开智的。给向振熙的那封信内容如下:

向老太太尊鉴:

欣逢老太太八十大寿,因令小儿岸英回湘致敬,并奉人参、鹿茸、衣料等微物以表祝贺之忱,尚祈笑纳为幸。

敬颂康吉!

写作日期是1950年4月13日,落款:毛泽东。

在毛泽东的信件里,我们很少看到他用“尊鉴”二字。他写信时,对称呼是比较讲究的。比如他给恩师加堂兄毛宇居写信,称呼是“宇居兄”;给宋庆龄写信时,称呼是“庆龄先生”。年轻时他也给不少大领导写过信,但都从没有用“尊鉴”这个词。

而像“尚祈笑纳为幸”这种极度谦卑的话,也是不可能出现的。至于带上的人参、鹿茸、衣料这三件礼物,毛泽东在信里称是“微物”,似乎对他来说,这些东西都算不得什么。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关于这一点,我们稍后再细说。

毛岸英到达湖南是数日后的事情了,按照父亲的嘱托,他去韶山完成了替父亲看望乡亲们的任务。而后,又赶往100多公里外的板仓,完成后两项任务:给母亲扫墓、给外婆祝寿。

他赶到板仓时是5月19日,来接他的是舅舅杨开智,外婆年纪大了,在家里等他。这时候的南方,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邻里们听说毛主席的儿子回来了,一个个都赶到杨家老屋来看。一时间,杨家老屋里挤满了人。

图:杨开智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这娃和他妈妈长得真像”、“不不不,我看更像爸爸,像毛主席一样魁梧高大”……

看着大家这么热情,耿直的毛岸英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但不说话似乎又不太合适,于是他向众人深深地鞠了一躬,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是板仓的外孙,睡板仓的摇篮,喝板仓的水长大,那是前世有缘,后世有福,全托了大家的福!

这话说得很直接,却是毛岸英的心里话。大伙儿听完,都齐声说:“托毛主席的福”!就这样,大伙儿又你一句我一句地聊了起来。

直到屋主人向振熙在儿子杨开智的搀扶下出来后,大家才安静下来。多少年了,杨家都没这么热闹过了。看见外婆,28岁的毛岸英一头扑进她怀里,像是要撒起娇来。

这倒是让向老太太不好意思起来,忙招呼着大家快坐。毛岸英这才松开手,拿出父亲写的亲笔信,和那包了一层又一层的礼物。

对于带来什么礼物,向老太太倒是不太看重,但这封信,她让儿子杨开智一字一句念给她听。乡邻们看着毛主席的亲笔信,都在说:“老太太好福气啊!主席给您祝寿呢!”

当天晚上,毛岸英住在了外婆家,祖孙俩说了很多事。毛岸英让外婆告诉他,父亲和母亲年轻时的事;而外婆则让毛岸英告诉她,这些年在外他吃了多少苦。点点滴滴的回忆就这样一幕幕,把祖孙俩带回了那段烽火岁月。

图:向振熙

向振熙是杨昌济的发妻,本是一个大家闺秀,她一共替丈夫生养了一儿一女,儿子叫杨开智,女儿取名杨开慧。毛杨两家的交情,并非是从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婚姻开始,而是从毛泽东成为杨昌济的学生开始。

1914年前后,杨昌济在湖南高师教书,在那里他认识了20岁出头的毛泽东。看着毛泽东写的作文《心之力》,杨昌济激动地在书房走来走去,给批上了100分还不够,硬是又加了5分。向振熙从没见过丈夫对哪个学生这么欣赏过,从那时候起,毛泽东就经常出现在杨家。

向振熙发现女儿杨开慧有了心上人,是丈夫在北大教书时。那时候,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当个小职员,一个月工资是8块,在偌大的北平城,他就是一个外乡来的穷小子。

杨昌济怕他在外吃苦,便时常请他来家中小住。师徒俩没事时,就在书房里说他们那些家国大事,而向振熙能做的,就是给他们做点好吃的。多年后,毛泽东回忆起师娘做的小食,仍十分怀念。

对于这些家国大事,向振熙倒是不太关心,她关心的是女儿看毛泽东的眼神,似乎跟看其他师兄有些不太一样。但当时,她还不能确定。直到有一次,她在晾衣服时,看到女儿把毛泽东破了的衬衫拿下来,一针一针地缝好,她才明白过来。

母亲总是最了解女儿的。自己这个女儿,一直被丈夫当成了男娃娃养。别人家的女儿都是学些女工,她却被父亲送到学堂,成了第一批女学生。所以从小到大,她就没做过这些缝缝补补的事。

为了搞清女儿对毛泽东的感情有多深,向振熙只能问她,杨开慧当时是这样说的:

我是为母而生之外,也是为他而生的。

向振熙很清楚,一个女娃娃说出这个话意味着什么。其实这时候,毛杨两家不管是从家境,还是名望上来说,都算不得门当户对。但作为母亲,向振熙没那么多讲究,她唯愿一家人将来能平安顺遂,所以她默许了这段恋情。

不久后,杨昌济病逝了。临终前,老爷子还给在广州任要职的好友章士钊写信:

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这是一则推荐信。那时候毛泽东才27岁,但杨昌济就已经把他和救国联系到一起了,其眼光之敏锐,令人叹服!

图:杨昌济

杨昌济病逝后,杨家兄妹面对丧葬事宜,有些手足无措,毕竟他们的人生阅历还不够。此时,是毛泽东站了出来,以准女婿的身份忙前忙后,安排追思会和葬礼,并与杨开智一起扶柩回湘。

正是这件事,让向振熙对这个准女婿十分感激。丈夫去世后,向振熙带着儿女回到长沙。11个月后,1920年冬天,向振熙把女儿嫁给了毛泽东。她没向毛家提任何要求,不要彩礼、不要酒宴,什么排场都不讲,就这样把女儿嫁了出去。向振熙是大家闺秀,却能开明至此,这是毛泽东敬重她的原因之一。

不久,毛岸英和毛岸青、毛岸龙3兄弟相继出生,这可把向振熙高兴坏了。女儿女婿都要忙着那些救国的大事,她能做的就是给女儿带好孩子,外面的事她都不管。

几年的时间里,向振熙先后跟着女儿到过上海、广州等地。直到1927年8月,因为毛泽东被当局通缉,出于安全考虑不得不把杨开慧等人送回板仓。自此,毛泽东就把妻儿,都托付给了岳母和大舅子。

此后,向振熙一家就长期生活在白色恐怖当中,杨开慧要随时躲避敌人的追捕,不敢回到板仓老屋里住,只能在长沙一带四处躲藏。毛岸英兄弟3人,则一直由外婆照顾。对这些事,毛岸英其实并没有什么印象,因为他们的生活一直被外婆保护得很好。

外婆会给他们做竹摇篮,会想着法的给他们做各种好吃的。看着6,7岁的孙子,向振熙总是感叹:我可怜的娃娃哟……

跟外婆在一起的日子,成了毛岸英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直到1930年,思儿心切的杨开慧偷偷跑回家看望儿子,不幸被军阀何键发现。就这样她和3个孩子,被一起关进了大牢。

图:杨开慧与幼儿时的毛岸英、毛岸青合影

女儿和外孙同时被抓,向振熙急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她想到了丈夫杨昌济生前认识的那些大人物,于是她让儿子把她带到南京,去求他们。

一个花甲老人,就这样挨家挨户地去求人。有的人能给她几分薄面,答应她会帮忙说说情;有的人,则干脆当作不认识她。这位从前从不参与应酬的大家闺秀,连出嫁时娘家带来的首饰都卖了。拿着这些钱,她四处打点。为了女儿和外孙,她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换来的是敌人的一个承诺:

只要你女儿能跟毛泽东割裂,就能饶了她们母子4人。

面对这样的要求,杨开慧选择了带着信仰牺牲。1930年11月14日,浏阳门外的刑场上,杨开慧带着对丈夫的思念和对3个儿子的担忧,英勇就义,这一年她29岁。

白发人送黑发人对向振熙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她并没有倒下,因为还有3个外孙需要她照顾。

“永远不要小看一个女人的坚强”,这话用在杨开慧身上合适,用在向振熙也一样。在杨家人的努力下,不少名流站出来说话,3个外孙被保了下来。

外孙们出狱那天,向振熙让儿子和儿媳去接他们。接下来的时间里,向振熙一刻也不敢离开外孙们,就像随时都会有人把他们抢走似的。她把对女儿的爱,全部转移到了小外孙们身上。

1931年,孩子的叔叔毛泽民联系到了杨家人,为了孩子的安全,他希望外婆一家能想办法把孩子们交给上海地下组织照顾。

对于这一安排,向振熙有一万个不舍。孩子们自出生后,就基本上没有离开过她,她不确定这样一交出去,他们能不能适应,但她知道这样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她老了,无法护孩子一世。

在军阀的眼皮子底下,把我党重要干部的儿子送给地下党组织,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注定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战斗”。交给别人办,向振熙不放心,60多岁的她决定亲自上阵。

她和儿媳扮成走亲戚的样子,先坐火车到武汉,而后又坐船转到上海。没有任何斗争经验的两个女人家一路辗转,费尽心力,终于把这件事办成了。看着外孙们被亲叔叔带走,她才松了口气。这一年,毛岸英9岁,毛岸青8岁。

后来毛岸英在上海读过幼儿园,也曾一度流落街头,直到1936年被送往苏联,才过上了正常的生活。1946年,他从苏联留学归来。

从1931年到1950年,80岁的向振熙终于在经历了19年的苦苦等待后,又一次见到了外孙。这期间,她还经历唯一的孙女杨展的牺牲。如果这次外孙不回来给她祝寿,她的寿宴就只有儿子儿媳陪着,身边没有任何孙辈。

好在,毛岸英回来了。他已经是个28岁的男子汉,不再像小时候一样,跟在外婆身后让她做吃的了,而且还从北京给她带来了人参等补品,让她的这个80大寿变得如此热闹。这样的热闹,在过去近20年里,杨家从来没有过。

图:毛岸英

提到这次毛岸英带回来的贺礼,其实并不是他准备的,这是毛泽东用自己的稿费买的。事实上,此时毛泽东也并不宽裕。

关于这一点,我们也能从与这次省亲相关的一封书信里找到线索,书信内容如下:

岸英回,除请发了往返旅费外,余没有钱,他的里裤稀烂,我替他做了一条……岸英说:我们没有钱,父亲也一样。他学习得很好,见了令人生爱……

写这封信的是李崇德,她是杨开智的妻子,也就是当初和向老太太一起送毛岸英到上海的舅妈。此次毛岸英回板仓,她和丈夫是全程陪同的。这封信是她在毛岸英回京后,写给杨开慧的堂妹杨开英的信。

信里所说的“里裤”其实就是如今咱们说的秋裤。连在老家的舅妈,都看不下去外甥的穿着,所以赶紧给他做了一条。舅妈之所以会在给亲属的信里,特意提到这一点,就是因为这件事让她印象深刻。谁能想到毛泽东的长子,回老家省亲,连一条像样的里裤都没有呢?

同时这封信里,也提到了毛岸英这次回乡留给大家的印象:学习得很好,令人生爱!

这时候,我们再来看毛泽东祝寿信里的那句“并奉人参、鹿茸、衣料等微物以表祝贺之忱,尚祈笑纳为幸”,就能明白毛泽东对向老太太的敬意了,这些东西其实并不是毛泽东父子平时随便就能得到的。所谓“微物”,其实是谦辞。

图:毛泽东

给外婆祝完寿后,毛岸英在舅舅、舅妈的带领下,来到板仓棉花坡给母亲扫墓。当时的杨开慧墓,还不像现在咱们在棉花坡看到的样子,那时候还只是一个相对简单的陵墓。杨开慧牺牲后,毛泽东辗转托人给杨家寄了30块银元,以3个儿子的名义立碑。

来到母亲墓前,毛岸英长跪不起,这个28岁的儿子含泪细语:

亲爱的妈妈,儿回来为您扫墓,您在狱中对我的叮咛铭刻于心:学会坚强,永生永世跟党革命;妈妈永远爱你的爸爸,长大后你要听爸爸的话,要心疼他、孝顺他;你是哥哥要照顾好弟弟们……

这样一番话,让陪同他前来的舅舅杨开智偷偷抹泪。他到此时,才知道当初外甥在牢里,妹妹都跟他说了些什么。毛岸英3兄弟当初从牢里出来后,大人们怕他们心里承受不了,从来没有问过他们在牢里是怎么过的,母亲都交代了他们什么。此时此刻,他们才全明白了。

这一次,毛岸英在板仓一共待好几天才回京。板仓人还记得,临行前他还一直着念着这句话:外婆桥连金水桥……

回京4个多月后,毛岸英跟着彭大帅去了朝鲜战场。同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在美军空袭中牺牲。虽然他的遗体一直留在朝鲜,但人们还是在杨开慧墓左侧给他立了衣冠冢。

大儿子走后,毛泽东从没忘记替妻儿敬孝。每年他都会从工资里拿出一部分,托人寄给向老太太,从没有间断过。每一次老太太过寿,他都不曾忘记,都托人送去贺礼。

1962年,二儿子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结婚后一回到北京,毛泽东就提醒他们:

新媳妇总该去认认家门,让外婆和亲友们看看嘛。

就这样,毛岸青带着媳妇也回到了板仓,拜见外婆。幸运的是,这一次一家人拍了一张十分珍贵的合影:

这是一张在院内拍的照片,照片中晚辈们都是站着的,向老太太坐在正中间。穿着浅色衣服的是毛岸青、邵华夫妻俩,最左边的是舅舅杨开智和舅妈李崇德。后排左边的这位高个子女生是刘思齐,她是毛岸英的遗孀。

拍这张照片时,向老太太已经是92岁高龄了。老人家认真地看着镜头,露着笑意,看得出来对于二外孙的到来,她很高兴。从照片上来看,她的个子应该不高,很难想象这般柔弱的女子,能在那样的烽火岁月里护下3个孙子。

拍完这张照片同年的11月15日,向振熙女士在对女儿和大外孙的无限思念中离世。消息传到北京,毛泽东和毛岸青伤心不已,毛泽东当即给杨开智写了这样一封信:

望你及你的夫人节哀。寄上500元,以为悼仪。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我们两家同是一家,不分彼此。

毛泽东果然是了解杨家人的,所以他主动提出让老太太和爱女、外孙葬在一起。

2007年,毛岸青去世后,家人遵其遗愿将他安葬在母亲墓右侧。

2008年,毛岸青妻子邵华逝世后,与丈夫合葬。

至此,板仓杨家的这几位了不起的人,向振熙、杨昌济、杨开慧、毛岸英、毛岸青、邵华,就以这样一种方式团聚了。

图:杨开慧墓地

杨开慧女士是不幸的,29岁就牺牲的她,无法陪着儿子们一起长大,也无法为慈母尽孝。但同时她又是幸运的,她出生在板仓杨家,父亲睿智、母亲慈爱大气;两个儿子虽历经磨难,却都孝顺懂事。而她挚爱的那个男子,在她牺牲后的几十年里,从没忘记替她敬孝。

最后,以毛泽东在1957年5月11日为爱妻写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来纪念这群可爱的人: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目前,这首词《蝶恋花》也被刻在了杨开慧墓旁。杨花飞舞时如春风拂面,杨花凋落时化成春泥,一曲《蝶恋花》抒写了一段传奇。

我们转型不易,新知识内容立足于正能量、实用,觉得《杨开慧牺牲20年后 毛岸英受毛泽东嘱托(回湘祭母并给外婆祝寿)》对你有帮助,请留言收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俚儿2023-10-13 13:22俚儿[贵州省网友]203.2.181.28
    20年的牺牲和奉献,换来了毛岸英受毛泽东嘱托的感人一幕。这是家国情怀和家庭情感的交汇,令人动容。
    顶3踩0
相关阅读
1976年 杨开慧哥哥进京看望伟人(却因工作人员一个举动失望而归)

1976年 杨开慧哥哥进京看望伟人(却因工作人员一个举动失望而归)

...事业,并为其提供过多次帮助。后来,杨开慧先后诞下了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三个孩子。1930年11月,杨开慧在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三个孩子失去了母亲的庇护。为了保护他们,杨开智将毛岸英等人接回了自己家抚养。...

2023-01-29 #历史趣闻

1959年 杨开慧闺蜜李淑一给毛主席写信想上天安门观礼(结局如何)

1959年 杨开慧闺蜜李淑一给毛主席写信想上天安门观礼(结局如何)

...间内没再与毛主席见过面。1927年3月,杨开慧曾带着5岁的毛岸英,从武汉返回长沙,到留芳岭看望柳直荀、李淑一一家,恰好当时李淑一的儿子柳晓昂刚刚出生,杨开慧便恭喜他们“喜得贵子”,她逗孩子玩了一阵后便辞别李淑...

2023-02-02 #历史趣闻

1950年 毛岸英回韶山省亲(姨外婆向他讨债:主席还欠我一笔钱呢)

1950年 毛岸英回韶山省亲(姨外婆向他讨债:主席还欠我一笔钱呢)

...回去一趟,可是一直没有时间。无奈之下,他只好让儿子毛岸英替他回乡省亲。1950年5月,毛岸英坐上了南下的火车,到了长沙再转车,一番舟车劳顿下,总算是到了韶山。一回到韶山,毛岸英受到了乡亲们的热烈欢迎,他作为...

2023-01-10 #历史趣闻

毛主席毛岸青父子情深:儿子36岁未婚(毛主席:我劝你找个农民)

毛主席毛岸青父子情深:儿子36岁未婚(毛主席:我劝你找个农民)

...是他初恋的杨开慧为毛主席生下了三个儿子,他们分别是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他们兄弟三人之中,毛岸英牺牲在了朝鲜战场,而毛岸龙不慎走失,只存留下来一个毛岸青。而贺子珍虽然为毛主席生育了六个孩子,但在那个...

2023-08-06 #历史趣闻

毛岸英结婚(毛主席看完客人名单后说:为什么漏掉了三位同志呢)

毛岸英结婚(毛主席看完客人名单后说:为什么漏掉了三位同志呢)

1949年秋季的这一天,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和刘思齐结婚了。但是,两人的这场婚礼并不容易。在毛岸英第一次提出结婚请求时,毛泽东就曾严厉拒绝,一直拖到新中国成立,他们才终于迎来婚礼。婚礼前夕,一份宴请名单又让...

2023-06-05 #历史趣闻

董健吾:共产党红色牧师 收养毛泽东3个儿子(上海隐藏最深特工)

董健吾:共产党红色牧师 收养毛泽东3个儿子(上海隐藏最深特工)

...10月,毛泽东在井岗山领导革命,他的妻子杨开慧和儿子毛岸英在长沙不幸被捕,11月14日杨开慧被国民党杀害,年仅29岁。为了“放小鱼、钓大鱼”,国民党放毛岸英回家,跟外祖母、舅舅还有弟弟毛岸青、毛岸龙一起生活。1931...

2023-06-14 #历史趣闻

此人曾身兼国共两党秘书 竟成为中共最高领导人(伟大开国领袖)

此人曾身兼国共两党秘书 竟成为中共最高领导人(伟大开国领袖)

...前后,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岳母向振熙带着两岁的儿子毛岸英和刚刚出生不久的毛岸青也来到了这里。毛泽东一家住下楼下,而毛泽东的挚友蔡和森、向警予一家则住在楼上的厢房中。前八次来上海,毛泽东都是匆匆而来,匆...

2023-09-10 #历史趣闻

毛主席去世前写信给政府:请帮我照顾九弟一点(我实在是年老了)

毛主席去世前写信给政府:请帮我照顾九弟一点(我实在是年老了)

...奋和崇拜的表情。毛泽连看到了嫂子杨开慧还有毛岸青、毛岸英,听三哥说,嫂子也参加了革命运动。毛泽连对毛泽东说:“三哥,我也想跟你一起干革命。能不能让我当个通讯员?”毛泽东揉揉毛泽连的头,“你说真的还是闹...

2023-09-21 #历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