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宇宙运行的奥秘(这种规律来自什么力量)

时间:2023-08-02 07:04:01

相关推荐

宇宙运行的奥秘(这种规律来自什么力量)

如今无论在地下、海里,还是天上,都有宇宙射线探测器,它们的目的都是试图弄清是什么东西在加速宇宙高能微粒。

陆地

对于地面上和地面下的宇宙射线探测器阵列来说,规模是个重要因素。庞大的探测器能提高捕捉到宇宙射线的机会。为了把规模提升至最大,一家名叫“图像远见”的公司正开发一种手机应用软件,它将把任何智能手机转变为一个宇宙射线天文台,从而让宇宙射线探测器阵列遍布全球。海洋

不管是水还是冰,都有助于探测宇宙射线。一些科学家已经在使用水下望远镜。例如位于法国地中海沿岸海底的与“冰立方”类似的“安塔雷斯”中微子望远镜。不过,并非所有探测器都处于如此幸运的位置。例如,“贝加尔深海中微子望远镜”已经被埋没在冰冷的西伯利亚湖中数年之久。天空

宇宙射线探测器既有搭载于高空气球上的,也有被称作飞船、游弋在银河系中的,例如搭载于“高级组分探索飞船”(简称ACE)上的“宇宙射线同位素光谱仪”。发射于1997年的ACE翱翔在地球上空150万千米,发射于2008年的“费米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位于地面以上550千米。更接近地球的“阿尔法磁光谱仪”自2011年起就开始在国际空间站上探测宇宙微粒。几年后,它将与致力于寻找高能电子的“卡里特”探测器为伴。计划于2016年发射的一部荧光探测器,则与“奥格”探测器阵列相似。云中

一种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一直有争议的理论暗示,来自外太空的高能宇宙射线可能通过形成云而在改变地球气候方面起了作用。随着太阳经历自己11年的磁活动周期,宇宙射线的影响也会有起伏。一个磁活动更加活跃的太阳应该会让入射微粒偏离方向。理论上说,与大气中的蒸气微粒交互的宇宙射线会形成降雨种子。较少的宇宙射线意味着较少的云和较高的温度。现在,科学家正运用一只云舱来确定宇宙射线是否真的导致了云的产生。在云舱中,科学家组建和大气一样的成分,包括引入上层大气中的水蒸气,然后发射合成宇宙射线束到云舱中。科学家在2012年报告说,与硫酸气溶胶交互的合成宇宙射线的确导致了大气中小微粒的形成,但这些微粒没有达到足够降雨的程度。科学家目前在测试加入更多水蒸气的效果。

一个好消息是,不像能量较低的星系亲戚,这些极高能宇宙射线在路途中未偏离方向,而是一直指向发源地。坏消息是,这些射线实在是太少见,科学家都没机会好好打量它们。较早的估计是,一颗这样的微粒登陆1平方千米空间的概率为100年1次,较新的估计则是1 000年3次。为了研究如此罕见的微粒,科学家需要超巨大探测器。目前,“皮埃尔奥格天文台”(以下简称“奥格”)拥有“最大探测器阵列”的头衔,它包括1 600只每只装水12 000升的水箱,它们的分布范围宽达3 000平方千米以上。这个捕捉宇宙微粒的阵列蜷缩在阿根廷沙漠中的群山之间。

当宇宙微粒与另一种大气层原子(通常为氮原子核)碰撞时,它们会碎裂成许多较小的微粒,产生所谓的空气簇射,并最终落在多达3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这就是探测器阵列需要分布在一片广大区域内的原因之所在。当微粒击中水后,它们会产生一点点内部探测器可见的光线。其中一些能量形式是紫外光,能被另外一个24部荧光望远镜阵列看见。

2007年,一部超高能“引擎”被发现。当时,科学家报告了入射微粒和活跃的星系核――在遥远星系中央暴烈翻滚的超大质量黑洞――之间的一种诱人相关。在绘制的多个星系核图上,近30个微粒整齐地排成一线,这是超能宇宙射线“引擎”的良好指针。然而,随着探测数据增多,这种关联消失了。接着,问题更加深化。较新数据暗示,超高能宇宙射线并非大多由质子组成,而是由较重的原子核如铁原子核构成。这几乎让科学家豁然开朗:较重的微粒携带更多电荷,因而更容易被加速到更快的速度。但仍不清楚的是,这些发现怎样与现行的高能物理理论切合。让科学家最吃惊的是,尽管有能量高达1018电子伏特的超高能微粒,但更像铁的微粒却具有更高的能量。

虽然令人困惑,但如此场景可能与另一个令人难解的结果是一致的。科学家在2012年4月报告说,“南极”实验室的“冰立方”探测器(目前最领先的超级探测器,以下简称“冰立方”)未能识别到超高能宇宙射线源自伽马射线爆的任何迹象。隐身在南极冰下的“冰立方”占据1立方千米的空间。就像“奥格”的水箱一样,“冰立方”搜索的也是切伦科夫辐射――宇宙微粒与水(或冰)交互作用而产生的闪光。但与“奥格”不同的是,“冰立方”并不直接寻找宇宙射线。它聚焦的是中微子:一些高能宇宙射线穿越太空时产生的滑溜、可变形的微粒。像伽马射线一样,中微子也直线穿行,并指向故土。

在两年中观测了超过300次伽马射线爆之后,科学家却未能看见任何中微子。如果现行天体物理学理论无误,那么这一令人沮丧的结果就给伽马射线爆与超高能宇宙射线之间的关联打上了问号。然而,如果伽马射线爆出人意料地吐出较重的微粒,“奥格”和“冰立方”的探测结果就啮合了。较重的原子核如铁原子核的行为与质子不同,产生的中微子较少,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冰立方”没有发现伽马射线爆与中微子之间的关联。不过,这个奥秘依然远未破解。不久之后,第二部大型中微子探测器阵列――“天坛无线电阵列”(以下简称“天坛”)就将与“冰立方”在南极联手。建立“天坛”的目的,是为了探测这样一种中微子:当银河系外的超高能宇宙射线被加速至与大爆炸剩下的热辐射交互的程度时,这种中微子就产生了。运用无线电波而非光线探测中微子自有优点:入射微粒的路径更长,冰对射电爆比对光线更透明。科学家眼下仍在构筑“天坛”,它的37部探测器将全部埋在冰下200米处,覆盖面积达200平方千米。南极之所以在过去10年中成为研究宇宙射线的各个科学团队的汇聚点,是由于它那固定的冰反射器和季节风。在一些探测器深埋地下的同时,另一些探测器则乘坐气球高飞,被每年11月开始搅动的极地涡流带到大气层。气球被疾风带着环绕南极,一次可在空中飘浮几周时间,与赫斯当初的6小时相比已经有了长足进步。除了飞得更久之外,今天的气球也飞得更高,离地可达30 000米以上。今天的气球还更大,大到能装下一个美式橄榄球场。南极宇宙射线气球探测器试验除了“老虎”外还有“安妮塔”,后者探测的是当高能微粒碎裂、造成无线电脉冲所产生的无线电波。这种无线电脉冲在南极洲被冰面反射掉,而“老虎”采用空中无线电天线阵列观察反射来的脉冲。

还有另一个气球试验――“安迪克”在“嗅闻”高能电子的水平。高能电子或许是未受重视的一类星系宇宙射线,不受重视的原因是它们在入射微粒总量中的比重相对低。而“安迪克”发现了奇怪之物:能量在3 000亿~6 500亿电子伏特之间的电子过于频繁地击中探测器,这用常规天体物理学无法解释。被捕捉到的210颗微粒暗示,潜伏在附近的某个或某些天体必定在把它们推至地球方向。稍晚时候,“安提克-4号”的跟进试验证实了最初发现的异常的确存在。这一发现引起了一系列疯狂猜测,其中包括暗物质源的可能性。但最可能的标准天体物理学解释看来是脉冲星,当然答案不可能这么简单――作为迅速旋转的中子星,虽然脉冲星或许能加速微粒,但微粒找不到容易出逃的路径。破解宇宙射线之谜的线索,一点一滴地从地球不同地方浮现。它们既来自沙漠,也来自极地,还来自环绕地球的轨道器。然而,宇宙射线之谜依旧远远未解。终极答案可能将来自更大的探测器,甚至需要把探测器安装到月球背面(月球背对地球的那一面)。

也许你会问,如此孜孜不倦的探索,究竟是为了什么?最可能的答案是,我们将认识到天体物理学的极端程度的前所未见。宇宙奥秘之多、之深奥超出我们的想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晚 盈2023-10-23 19:52晚 盈[火星网友]103.55.240.152
    宇宙运行的奥秘真是让人不禁好奇,这种规律究竟来自于什么力量呢?
    顶6踩0
相关阅读
扔纸团现象与宇宙起源的联系(由小见大)

扔纸团现象与宇宙起源的联系(由小见大)

有些人发现宇宙的运行有规律怀疑背后有创作者提前设计好了一切

2023-06-12

旋转的奥秘(可能是宇宙终极问题)

旋转的奥秘(可能是宇宙终极问题)

这漩涡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漩涡会中空?为什么漩涡水流的方向似乎有些规律?要多深的水和多大的洞才能用肉眼看到漩涡?好奇害死猫,同样也能害死我

2022-12-23

了解宇宙如何运行(黑洞为宇宙中心)

了解宇宙如何运行(黑洞为宇宙中心)

是什么力量促使数亿颗恒星绕银河系中心旋转?天文学家想象:银河系中心必然存在一个超大型黑洞

2023-10-03

宇宙中最强的五种能量(伽玛射线是宇宙最高能量)

宇宙中最强的五种能量(伽玛射线是宇宙最高能量)

就比如说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超强伽玛射线,这种射线能量能够传播到宇宙空间的500亿光年之外,可想而知伽玛射线的能量之大

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