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为何战国时期出兵数十万很随意(而明清时期出兵十几万已是极限)

时间:2023-07-24 02:35:02

相关推荐

为何战国时期出兵数十万很随意(而明清时期出兵十几万已是极限)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分裂时期,在此期间也是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但今天昊童想跟大家聊点别的,比如网上传的很火的一个现象,即落后的春秋战国每次打仗都能动员数十万人,而且都是实打实的壮年人口(具体可参考长平之战)。而先进的明清时期每次打仗动员十几万人就已经是极限,如果再加就得陷入进退且两难粮草不继的尴尬情况,可这是为什么呢?

备注,以下内容皆为昊童个人见解,不喜勿喷,谢谢。

第一点,史料典籍的记载偏差

我们现在正常情况下看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记载大多来自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一书,但事实上《史记》这本书虽然地位很高但注水的内容也着实不少。说的直接点,秦朝建立之后把之前六国的大部分史料典籍都全部焚毁,包括记载各大战役的史料。

而司马迁在编撰《史记》的时候因为找不到靠谱的文献,就只能依照秦朝史料来编写。但事实上秦朝有一个报喜不报忧的制度,而且因为是胜利者所以适当的美化自己也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我们在观看《史记》的时候不难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史记》中司马迁没有经历过的历史事件,他记载的都非常模糊,比如汉高祖刘邦和匈奴冒顿单于的白登之围,《史记》中说的是双方各出兵数四十余万,但事实上我们稍微一想就知道不可能,毕竟匈奴是游牧民族,他们哪来的四十万人。而且当时汉朝初建,刘邦去哪找那么多士兵?

另外,凡是司马迁经历过的事情他就又都记载的非常清楚,比如汉武帝时期的对匈奴战争,《史记》中不但有每次的战争报告和战损结果,甚至还有各个将军的统兵情况,比如元朔二年,卫青率三万骑兵出击匈奴。元狩四年,汉军十万人与匈奴决战,其中包括战马十万匹,转运后勤士卒二十万等。

最后是明清时期的史料记载,我们以著名的萨尔浒之战举例,根据《三朝辽事实录》记载,明军总共出兵十一万,其中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出兵三万,延绥,宁夏,甘肃,固原四镇出兵两万五千等。从这儿不难看出,明清时期的史料记载还是比较靠谱的,毕竟制度先进而且保存也比较完善。而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制度不完善且时间久远难以保存,我们自然而然的无法得知最真实的那一幕。

第二点,习惯性夸大人数

如果对历史有研究的朋友应该不难发现一个尴尬的现实,那就是古人在记叙历史的时候总是喜欢夸大,而且这种夸大还经常脱离文字而体现在现实中。举几个例子,传闻商朝时期妲己曾魅惑纣王建造了一座鹿台,而这座鹿台在汉朝史料《新序》中的记载为长宽三里,高度千尺,如果说这已经很离谱了的话,那后面就还有更离谱的。

比如晋朝史料《历代帝王世纪》中记载,鹿台的高度竟然达到了千丈,直接性的与苍天一样高。这个例子举的是史料文字中的,我们在举一个曾经真实发生的。

赤壁之战相信大家都知道,曹操当年带兵攻打孙权和刘备,对外号称八十万,但事实上周瑜随便一打听便知道只有20万。我们不妨想一下,当年孙刘联军不过五万人,假如曹操真的有八十万人,那周瑜还敢不敢打这一场?

第三点,兵源组成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还处于奴隶制社会晚期与封建制社会初期,当时的社会形态是全民皆兵。举个简单的例子,长平之战时秦国人口总数大约为300万人,但秦昭襄王却硬生生的为白起创造了近乎50万的有生力量。而原因也很简单,当时的各国普遍采用的是全民皆兵,即所有15岁以上男子都要服两年及以上的兵役。

而且兵役结束还每隔一段时间还要参加一次军事训练,更为恐怖的是,当时的成年男子几乎是终生待役,即国君有令便要随时出征。从这儿我们不难看出,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所以能动员数十万人的军事力量,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全民皆兵,一旦国君有令全国上下所有男性都要前往前线。

可反观明清时期,经过千年时间的演化,此时的明朝或清朝基本都是脱产的职业军人,说白了就是这些士兵已经不用再为口粮发愁,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打仗,除了打仗就是训练,根本不用像之前一样不打仗了还得回家种地。

而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国家需要耗费大量的物资来供养他们,毕竟是十几万张不事生产的嘴,而且因为士兵这个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耗费也是相当的大,所以饶是以明朝和清朝的实力也只能供养起十余万的士兵。

第四点,统治阶级的差距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除了秦赵两国之外基本都相差无几,大家的动员力量和动员效率也都差不多。而且因为都是纯粹的奴隶制农耕社会,国君一句话下面的臣子和百姓都得奉命,所以动员起兵员也是相对简单。

但明清时期商业已经相当发达,尤其是明朝中后期,商人与官员勾结,将普通的农民阶级欺压的是非常凄惨,所以明朝虽然看似强大但动员力量也是着实不行,不然以他近乎亿人的人口基数,也不会只能动员起十余万的士兵。

清朝就不用说了,他们的核心力量八旗兵总共就只有十万人,而剩下的绿营兵虽然多但根本不被统治者信任,因为他们都是汉人,所以我们看清朝时期的战争基本也都是十余万撑死。

历年今日:1562年6月20日,严嵩被下令罢官,严世蕃被捕入狱;1928年6月20日,新疆杨增新通电归顺南京政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舞韵楚水2023-10-18 08:53舞韵楚水[云南省网友]103.21.209.102
    战国时期国家疆域较大,拥有更多的兵源,出兵数十万也能保持稳定,而明清时期国力已经衰弱,出兵十几万已经是全力以赴了。
    顶4踩0
相关阅读
聂政简介:战国时期人物(古代四大刺客之一)

聂政简介:战国时期人物(古代四大刺客之一)

严仲子因为与韩相侠累之间有仇怨而被迫逃亡他乡,气愤之下想要刺杀侠累为自己报仇,后来严仲子听说了聂政,于是就几次拜访,甚至亲自准备酒食送到聂母面

2023-07-15

地主阶级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春秋战国时期)

地主阶级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春秋战国时期)

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开始发展了,人们也开始会用铁制的工具,劳动力相较于之前要提升了很多,又因为王室的衰弱和其他诸侯的崛起,因此发生了不少的

2023-07-04

宋玉简介:战国时期著名的辞赋家(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宋玉简介:战国时期著名的辞赋家(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据说宋玉出生在楚国,是跟在屈原身边长大的,不过关于这点人们也有一些争论,那些古迹和古籍资料中的描写都各有各的不同,因此也有专家学者猜测,可能宋

2023-08-16

荆轲是怎么死的:刺杀秦王失败被杀(战国时期著名刺客)

荆轲是怎么死的:刺杀秦王失败被杀(战国时期著名刺客)

荆轲认为可以献上燕国地图的方式接近并刺杀秦王,还提议带上樊於期的头颅,但是丹始终不肯,于是荆轲去劝服了樊於期

202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