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曾以为小行星只是环绕太阳运转的太空岩石,令人感到无聊。但最近的观测显示,小行星是个活跃的动态世界,最终可能因为阳光的长期影响而解体。他们就藉由太空望远镜捕捉到一颗小行星自毁的罕见过程。
这颗4公里宽的小行星名叫“小行星6478”(6478 Gault),于1988年被发现,它看起来似乎与其它大约80万颗已知的小行星一样。
然而,天文学家在1月发现,“小行星6478”有一条明亮的尾巴,就像彗星一样,而且绵延超过80万公里,其宽度约有4,800公里。它的另一条比较暗的尾巴也在几周后被发现,其长度是另一条尾巴的四分之一。
尽管有些太空岩石在刚被发现时看似小行星,但后来会在接近太阳时被证实为彗星,但“小行星6478”并非彗星,因为它蛰伏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距离太阳尚有3亿4,400万公里之遥。
这让天文学家感到好奇,究竟它的尾巴是如何产生的?是与其它太空岩石发生碰撞而使其尘状物质飞溅到太空中吗?
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哈伯太空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的相助之下,天文学家解开了谜题,原来它是因为高速自转而让自己“粉身碎骨”。
天文学家发现,“小行星6478”每两个小时自转一圈,这个速度快到使它难以托住表面的物质,甚至会将自己撕裂,而它的细小碎片就飘到太空中形成尾巴,就像面粉撒在空中会被风吹散一样。
对于“小行星6478”来说,光是阳光就足以让它逐渐死亡。来自阳光的力量加上它自身的对称形状,使它在过去超过1亿年的期间加快了旋转速度。据估计,它的转速每1万年会加快1秒。
在已知的80万颗小行星中,天文学家只找到几十颗活跃的小行星,而像“小行星6478”这种自毁事件,每年大约只有一次。
欧洲南天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埃诺(Olivier Hainaut)说:“这种自毁事件很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