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蒙卦的启示

时间:2023-01-03

蒙卦的启示一 为什么上卦艮下卦坎组成的卦叫蒙卦上卦艮为山,下卦坎为水山下有水,水气蒸发,云雾弥漫,山为水蒙山下出泉,山高水低,山大水小,树林阴翳,水被山蒙所以称蒙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TIPS:本文共有 718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蒙卦的启示

谨以此文祝在编和不在编、在职和不在职的所有教师,节日快乐!

最近研读《周易》蒙卦,其对教育的看法,让我大受启发,现分享给各位。

一、 蒙卦卦名的启示

为什么上卦艮下卦坎组成的卦叫蒙卦?

上卦艮为山,下卦坎为水。山下有水,水气蒸发,云雾弥漫,山为水蒙;

山下出泉,山高水低,山大水小,树林阴翳,水被山蒙。所以称蒙;

人之初生,心智未开,识神昏昧,这叫童蒙;人之一生,贪痴嗔如水雾遮山,掩盖了人的智慧,所以人一生都蒙,蒙了就要启蒙。蒙卦就是蒙和启蒙的意思。

所以蒙卦的卦名给我们的启示就是:

我们的心智常常会被贪痴嗔所蒙;蒙伴随着人的一生,也就是说教育是终生的。

二、 蒙卦卦辞的启示

卦辞: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1、 "蒙,亨。"

因为蒙者能够启蒙,所以亨通。蒙,应该是不通不亨才对。因为蒙,常有问题;因为蒙,遇事糊涂;因为蒙,不知所以,所以,好像蒙就不通不亨了。《周易》认为,正因为蒙,所以要启蒙,启蒙了,就通了,就亨了。不仅能发现问题,不回避问题,还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启蒙,并告诉我们问题解决后的结果——亨。

"蒙,亨"的启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匪:同"非"。童蒙,就是愚昧无知的儿童,有发自本心的求知欲望,以及孩童纯真的心;也指一切发自本心的求道求学之人。"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我求童蒙,而是童蒙求我。

(1)求在先,教在后,这是有秩序有规矩的,不能没有规矩,不能不守规矩。所以《礼记·学记》就说:"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教,是不上门的,有问题,请老师,要上老师的门去求。这就是教育最初的规矩,这也是尊师的体现。也就是说,教育基本的规矩,就是尊师重教。

(2) 学生为什么要"求"呢?也没有谁要他求啊?这就说明,教育是人类的本能和需求。

求,是主动的,积极的;不是被动的,不需要强制。所以,教育是学生的积极和主动的学习。

求,也是探求寻求之意,所以,学习的事,是学生自己探求寻求的过程。

(3)为什么要等到"童蒙求我"才去教呢?这讲的就是教育的契机,只有学生来求你,才说明他有解决不了的疑惑,这个时候老师的教育,才会起作用。为什么有的教师事半功倍,好像没有花什么时间和精力,学生的成绩超好;而有的教师诲人不倦,拖堂加时开小灶,时间和精力花了好多,但学生成绩不理想,无效率可言呢?关键就在这个教育的契机。这个契机就是必须是学生自己遭遇困惑而自己又解决不了,来求教了,你才去教。想想我们现在有些教师,基本不管学生有无困惑,想讲什么就去讲,担心什么,就讲什么。肯定没什么效果,而且这种做法也不是什么教育。

那是不是说让我们一直等着学生来问呢?错!大错!你要是等学生来问你,那你你就完了。如果学生总没困惑,或者即使有困惑也不问你怎么办?教师的智慧体现在哪里?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背景下的今天,作为教师,你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去探索,学生的困惑不就来了吗?有了困惑不就要问吗?然后启发诱导学生进一步探索,自己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教师嘛。

老师回答学生的问题也是有讲究的,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要回答,即使是回答的问题,也不是直接说出答案。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思考,直至找出答案。

这启示我们:只有把握了教育的契机,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果。

3、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初,第一次;再,第二次;三,第三次。筮,占卜。渎:亵渎。这句爻辞是用占筮作比喻。你看我们的先祖,每逢重要事情占卜,要举行比较盛大的仪式。仪式之前有时还要斋戒数日,然后沐浴更衣,焚香祷告。态度十分端庄严肃,把这个事情看得非常神圣圣洁,非常虔诚。就是现在,你要用六爻预测,也要焚香祷告的。我刚开始学会六爻的时候,曾经认为这都是忽悠人的。后来我才明白,不虔诚占卜的卦是不准的,当一个人全身心的去投入的时候,那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像基督教徒经受洗礼一般。这种非常虔诚又充满敬畏的态度,是可以通神灵的。这个时候占卦就有准度。干什么事都一样,全神贯注,才能成功。《周易》正是用这种当时的人们十分熟悉的活动,来比喻对童蒙启蒙教育的神圣。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一次占卜的时候,虔诚而专一,没有任何夹杂,抓住这个时机告诉吉凶,是亨通的。如果你随意的接二连三的去占卜,心就会杂而不纯,就亵渎神灵了,所以不会告诉你吉凶,告诉你的也不是真的。"不告",使我想到了一个出自《诗经·小旻》的成语——龟厌不告。意思是屡加龟卜,致使龟灵厌恶,不再以吉凶告人,比喻很有效的东西,过度使用也会失灵。教育就像占卜那样神圣而圣洁,必须虔诚而充满敬畏,否则,就达不到目的。所以,学生学习,首先要解决态度问题。要虔诚而充满敬畏。教育是神圣的、圣洁的和严肃的。

我现在特别能理解古人为什么强调师道尊严,就是要让学生对老师、对教育要有敬畏之心,要虔诚。我们现在的教育过分强调师生平等,忽视了师道尊严。你要知道,没有师道尊严,学生是教不好的。对教育轻慢随意,是对教育的亵渎,是一种很不负责的行为。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作为教师,要值得学生去尊重,值得社会去尊重。我们上面说过《学记》的君子之教,你要有这个本事。《荀子·致士》中也说:"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故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意思是教师除了有渊博学问之外,应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一要有尊严和威信,威服学生;二要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让学生信任;三要恰到好处的讲授经典的内在逻辑,让学生准确领会;四要发掘教材深层内涵,让学生能够表达。现在我们国家、以及各省市也有做教师的相关规定:《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教师十不准》。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教师的,所以,作为教师,你一定合乎要求。

当然,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不仅仅是师道尊严的事,不仅仅是学生尊敬老师害怕老师的事。师生之间的关系,我认为最佳的还是亦师亦友。所谓亦师亦友,一是指对老师要尊敬,要有所害怕,做错了怕老师责罚。整个社会也要尊师重教。同时,老师本身要有威仪,不然你怎么以身示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学生把你不当回事了,能把你的话当回事吗?那样的教育可能有效果吗?

亦师亦友的第二个意思,是指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师生应该似朋友一般亲切平等,这样互动交流就没有障碍,不会压抑学生。学生也能够充分展开其思维,创造性的进行学习探索。师生关系也才会融洽。

"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从正面讲学生应有的态度——尊重敬畏,"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则是从反面说学生不应该有的态度——随意轻慢。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这句话主要是说,学习的事首先要解决态度的问题。对教育、对教师要敬畏,要尊重,对待学习要虔诚要用心。不能以随意轻慢的态度对待教育,对待老师,对待学习。

4、利贞。意思是宜培养学生正气。从内容上说,学生就要养浩然之气,从目标上说,学生要做堂堂正正的人,充满正能量的大写的人。

5、彖辞在解释"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的时候说"志应也",就是说老师与学生心志相通。

心志相通,这是融洽师生关系的写照,是教育成功的标志。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心志相通,或曰心心相印,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生命情感的交流与升华。你看那些修佛修道的,悟了之后,大悲大喜,或痛哭流泪,或大笑不止,引发的是生命情感的升华。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学生能够心领神会。学生的有什么好的表现或不好的表现,老师都能从中发现学生的愿望和期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描写:"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老师和学生之间可谓心心相印。所以,作为老师,你只有真正爱你的学生,你只有真正全面了解你的学生,学生的缺点不足,你就会认为是正常的;学生调皮捣蛋、违规犯错你也不会真的生气,你会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他转变他。你只有真正全面了解你的学生,你才会恰到好处把握教育的契机,创设教育的情境,循循善诱,做成功的教育。学生只有爱老师,与老师心志相通,才能配合默契,"心有灵犀一点通",学习效率也会倍增。心志相通,才是成功的教育。

(三)卦辞小结: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的主要启示有:

教育基本的规矩,就是尊师重教;

教育是人类的本能和需求;

教育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只有把握了教育的契机,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果;

教育要培养学生正气;

心志相通,这是融洽师生关系的写照,是教育成功的标志。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的主要启示有:

学习首先要解决态度的问题;

对教育、对教师要敬畏,对待学习要用心;

不能以随意轻慢的态度对待教育,对待老师,对待学习。

三、爻辞的启示

第一爻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本爻辞的意思是说:启发蒙昧,利用处罚让其学会遵守规范,以永远摆脱处罚。但一直这样做下去,不知变通就会出现问题。

发,启发、启动。发蒙,把蒙盖之物启开,启动本有的智慧。

刑人:《说文解字》:"㓝,罚罪也。从井从刀。《易》曰:'井,法也。'。" 本义:对犯罪的处罚。利用刑人,是说通过规范、处罚,让他们明白应当如何文明守规。桎梏:木制刑具。戴在手上的叫梏,戴在脚上的叫桎。说:同"脱"。

为什么会"吝"呢?

这说明"利用刑人"的方法,不是特别合适。但又不得不这样做。你说你的他玩他的,开始不严格规范,严格要求,形成规矩、养成习惯,以后就没办法教了。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太过,而且也不能总用这种方式。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还是应该有所不同。所以,就说"吝"。另外,初六阴爻阳位不正,又与六四不应,但由于它承九二之阳,很容易得到帮助,所以,这个方法还是可用,只是略有小恙。

第一爻爻辞的启示就是:对童蒙的启蒙,规范最重要。不知变通就会出问题。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是关键。

第二爻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爻辞的意思是:包容蒙昧的人,是吉祥的。蒙昧之人会像女人出嫁一样乐于接受你的教导,当然吉祥。像有能力的儿子能治理好家一样,能够做好启蒙的工作。

包:是指包含容纳。包蒙,包容众多愚昧者,而做他们的师长。纳:是指纳进,这里是娶进的意思。妇,《尔雅·释亲》:"子之妻为妇"。纳妇,一方面,妇人出嫁曰"归",说明众多蒙昧之人,愿意来启蒙且是众望所归,这和"童蒙求我"的说法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启蒙者对待蒙昧者,能包容接纳,像对待儿子媳妇等家人那样亲切温和,与包容对象间情志相得。这就是彖辞说的"心志相通"。这是不是师徒如父子的来源呢?

克:能。子克家,子能够治家。居下位而能任上事,犹子之能治其家,主要是说九二居下位能承担重任。

这一爻主要讲了师生关系。对我们的启示是:

要包容学生,对待学生要像对待家人一样亲切温和,要让学生喜欢你依恋你。

第三爻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本爻辞的意思是说:不要娶这样的女子。她见到有钱人,就会失身。娶她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取:娶。取女,娶女。《周易音义》:"取,本又作娶"《说文》:"娶,取妇也。"金夫:有钱有地位的男人。不有躬,没有怀孕。躬,身。无攸利,无所利。《尔雅·释言》:"攸,所也。"

为什么说"勿用取女"呢?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意思是说,不能娶这个女子,主要是指这个女子的行为是不合乎礼仪的,即这个女子没有受过良好的启蒙教育。顺,同"慎"。那为什么说这个女子不慎呢?

六三阴爻阳位不正,女以顺为正,不正就是不顺,所以说不顺。震为行,坤为顺,艮为山,坎为水,前行遇艮阻,后退有坎险,所以说"行不顺也"。观之以道,则六三弃正应,而就金夫,有违妇道,其行偏僻,也是"行不顺也"。

为什么说"无攸利"呢?"见金夫,不有躬",则失其义礼,所以说"无攸利"。

这一爻,举了"见金夫,不有躬",是为了说明,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教的。因为,她不求教,而求金夫,而教育是"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所以,不能教,教育不是有教无类。

这一爻主要是用类比的方法,用一个行为不端的女子是不能用来做老婆的例子,来说明,教育不是万能的,学生品行不端,屡教不改,是不适合再教育的。

第四爻

六四:困蒙,吝。

本爻辞的意思是:困在蒙昧之中,有问题。

六四的确可怜,阴爻居阴位,虽为正但更显其柔,与九二上九两个阳爻都很远,一片阴森灰暗,看不到光明。这就是边远地区教育落后的情状啊,或者是家贫如洗、徒有四壁、困苦不堪,如何送孩子读书?又或者落后的时代落后的地区,周边找不到可以启蒙的老师;抑或教师只看到了其表面,没有发现他孤立无助的脆弱的内心,教育要深入人的心灵。所以,被蒙困住了,前途堪忧啊。

这一爻主要启示是,要细心,要关注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尤其要关注内心孤独的学生,要深入到学生心灵。

第五爻变

六五:童蒙,吉。

童蒙:是未被启蒙的纯真的孩童,有着一颗天真无邪的心灵,也泛指一切未泯童贞的纯真之心。这句爻辞的意思就是说:蒙昧的孩童,吉祥。

为什么六五会"吉"呢?

六五居于尊位,而能存柔中之性,生真纯之心,行不二之志,顺以听命,童子未发而资于人。《释名》:"山无草木曰童,若童子未冠然。"六五居中位尊,承上九之硕果,应九二之良师,其占"吉"也。

这一爻情况很好,因为它占据尊位五爻,又是阴爻,所以一是说明它蒙,二是说明他主动求教。加之它与九二这个全卦的主爻--启蒙者正应,所以,它受到了正规的、良好的、系统的教育。

这是教育的理想,首先是整个社会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条件优越的教育环境资源,接受优质的教育,受到优秀教师的引导与教育。

第六爻变

上九:击蒙,不利为宼,利御宼。

击蒙,指不能包容蒙昧者,而以刑罚加以打击。这比初六的发蒙"利用刑人"厉害多了,这是讲惩罚的教育方法有点过头了,变成暴力了。那就有可能破罐子破摔了,不仅没教育好,反而产生逆反心理。逆反了不成才反为寇,这当然就"不利"了,所以,不能让他为寇嘛。打击蒙昧,不可太过,只宜去其顽劣,守其纯真。

刚爻柔位,位置不正,高高在上,不明实情,治蒙过刚,攻治太深,反为之害。

这一爻给我们的启示是:对学生的惩戒要适当,决不能过。惩罚的目的是教育,是挽救。

《周易》据说是周文王所写,离现在至少3000年了,但其对教育的看法,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很大启发。教育,是要扎扎实实的工作的,不是追赶思潮的事。教育也没有太多别的花架子,就是要爱学生,包容理解学生,清楚他们的问题,用合适的方法去教育。教育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探索适合教师本人、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找到了用好了,你就是优秀教师,你就是圣人!

1

我们转型不易,新知识内容立足于正能量、实用,觉得《蒙卦的启示》对你有帮助,请留言收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古人经典名言精选:汇集智慧和启示

古人经典名言精选:汇集智慧和启示

古人经典名言精选玩物丧志。(书经)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

2024-01-20 #综合

蝉的一生给你什么启示 蝉的生命意义是什么 (有视频)

蝉的一生给你什么启示 蝉的生命意义是什么 (有视频)

蝉的一生给你什么启示,蝉的生命意义是什么?答案是:蝉的一生十分的短暂,启示我们要珍惜当下的每一天,让每一天都过得十分充实,让每一天的生活都有意义,不留遗憾,不怨天尤人,要珍惜时间,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

2023-06-14 #UFO事件

印度在夏天的50度高温 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高温预警)

印度在夏天的50度高温 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高温预警)

持续高温可能会摧毁地球现在已经进入到了冬天,可能有很多人都忘记了今年的夏天是有着多么炎热,大多数人在今年夏天的时候都是已经被热的不行,尤其是在南方的小伙伴们,简直就是没有了空调,就是没有了命。这其实在...

2023-09-12 #科学探索

动物给人类发明的启示:根据螳螂发明镰刀(船和鱼)

动物给人类发明的启示:根据螳螂发明镰刀(船和鱼)

人类其实也是动物的一种,属于灵长类动物,虽然人类有着自己的优点,例如能够思考,能够发明,不过也不能小觑其它的动物,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的本领和特性,人类的很多发明还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一起来看一下动物...

2023-07-17 #猎奇八卦

什么叫酝酿效应(酝酿效应的启示/一时的放弃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什么叫酝酿效应(酝酿效应的启示/一时的放弃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工作或学习中,相信大家或多或少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想解决一件事,可不论怎么努力就是解决不了,而这时候放开思想的话,可能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而这种现象被人叫做酝酿效应,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酝酿效应,...

2023-06-20 #猎奇八卦

雁阵效应的意思(雁阵效应对生活有哪些启示)

雁阵效应的意思(雁阵效应对生活有哪些启示)

导语:据生物学家研究发现,雁群的飞行阵势是它们找出来的最快最为省力的方式,因为一只大雁的翅膀可以借助上一个大雁产生的动力,最终让飞行比较省力,这也被称之为雁阵效应,告诉大家在团队中要讲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2022-12-06 #科学探索

新木桶效应是什么意思(新木桶理论的启示)

新木桶效应是什么意思(新木桶理论的启示)

导语:新木桶理论就是在原来的木桶理论基础上面诞生的,木桶理论主要点在于木桶装多少水取决于短板的长度,但是新木桶效应则是从多方面考虑,比如将木桶倾斜后,木板倾斜面木板越长就能装下更多的水,所以这就告诉人...

2023-05-14 #科学探索

あべ鈴木:夢のヒント「给以启示的梦」

あべ鈴木:夢のヒント「给以启示的梦」

私の夢は奇妙なです。鈴木做过的梦很多,但都能分辨出它们的类型。哪个是借梦传递着真实的信息,哪个是随机生成的梦境,清清楚楚。这一次,是一个随机生成的梦境,没有任何现实依据,但是,却给了鈴木一点有用的启示...

2023-02-04 #亲身经历

金鱼缸效应的启示(企业管理当中讲究透明公开)

金鱼缸效应的启示(企业管理当中讲究透明公开)

导语:生活当中有人会养金鱼或者其他的鱼类,为了更好欣赏,鱼缸都是透明状态。金鱼缸效应也就是透明效应,指的是一种透明民主的管理模式。金鱼缸效应的由来金鱼缸效应和天花板效应一样,经常被用在企业管理上面。它...

2022-12-11 #科学探索